搜尋此網誌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玄關發電法


玄關發電法 
輕輕吸入早晨的空氣,觀想它從玄關灌入,為我的身體注入了光亮,接著緩緩吐氣,想像體內的疾病、不快全都化為黑氣從玄關輸出。不斷反覆,玄關處彷彿有一股深厚的力量在運轉,漸漸地,存在於心中的情緒只剩下無限的喜悅,痛苦、煩惱及不耐都已被淨化排除。這,就是玄關式呼吸的力量。
「玄關上連著一條線,那條線的另一端則是緊緊連接著天堂。」曾聽媽媽這麼說過,也一直深深相信這個道理。把意念收回玄關時,那種感覺就像是我正輕輕拉扯著線的這一端,告訴遠方的仙佛我在修行、我在祈禱般,而回應我的是深沉的寧靜以及超乎尋常的喜悅。這種感覺在做玄關式呼吸時更加明顯,彷彿跟仙佛間的聯繫更加牢固,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吸進的每一口空氣中的每一個微小粒子中都藏有仙佛菩薩的祝福,淨化了身心,光亮充滿整個身體。
繁忙的學生生活中,我總是拖著疲憊的身軀,蠟黃的臉色以及滿腦子的不悅回家,回到家中的佛堂充電補氣。每次一到家,臉色就開始紅潤了起來,精神也逐漸飽滿,內心的不快也漸漸消失,彷彿佛堂是一座巨大的能量發電廠,而我則是一台快速耗能的電器,在學校迅速消耗掉儲存的能量,因而疲憊不堪,回到佛堂才能充電保養,恢復精神。
然而最近我終於找到辦法可以把佛堂這個發電廠帶著到處走,那就是「玄關式呼吸」,觀想用玄關呼吸,吸氣、吐氣時都各唸一次無字真經,更容易感受到愉悅充滿全身的感覺。
呼吸是每一刻每一秒都必須要做的事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做玄關式呼吸,無論在發呆、在看書、在走路、在聽歌、在做家事、在上課,都可以毫無障礙地進行玄關式呼吸,依照我的經驗,不僅不會妨礙手邊正進行的工作,還能提升做事的效率。
聽課時,望著黑板,耳朵接收著老師的聲音,手握筆抄下重點,這樣的情形看似無暇再進行其他的事,然而一邊聽課一邊玄關式呼吸卻是可行的。邊聽老師講解邊觀想光明的氣從玄關進入,完全不會擾亂思緒,反而能夠提振精神也能增進理解力。每次在上課時用玄關式呼吸,總會有一種四周一片寂靜的感覺,儘管同學低聲交談、傳紙條,我卻彷彿被隔絕於那一個世界外,聽不太到他們的吵鬧聲,內心平靜的,靜靜聽講。
自從在學校使用玄關式呼吸充電後,每天都精神飽滿,臉色也不會像以前那般難看,心中的煩悶也一掃而空,讓我每天都能帶著笑容。總而言之,「玄關式呼吸」是將「佛堂發電廠」縮小帶著走的好方法,陷入煩惱時,也可以嘗試用玄關式呼吸加強與仙佛之間的連結,仙佛菩薩會賜給我們解決煩惱的能力以及充滿心中的快樂。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永久佛


1.剎那佛,還是永久佛?
為什麼要默念真經?很簡單,因為要成佛做佛。
佛陀告訴我們,只要進入寺廟,隨便唸一句「南無佛」皆已經成佛証道。
(妙法蓮華經:「若人以散心,入於佛塔廟,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2.剎那佛
如果念佛就可以成佛,為什麼我們做不到?
因為無法持續念佛。
念佛的當下我們就是佛,所以每個人都隨時可以成佛,為什麼還是眾生?
因為我們上一刻唸佛,下一刻又不念,上一刻成佛,下一刻又掉回眾生,譬如我們轉動打火機,「嚓!」那一當下,打火機的火點着了,光亮立刻出現。我們唸佛時,佛號出現當下,我們心的光明、光亮、智慧都隨之出現,如佛一樣。
但是,當佛號消失,就像手鬆開打火機一樣,火熄滅了,光明也消失了,又回到平時的黑暗。
「一念唸佛,一念做佛;念念唸佛,念念做佛。」
3.延長成佛的時間
如果我們的手不鬆開打火機,光亮就不會消滅;心念不鬆開佛號,我們就可以有永遠的光明。
所以我們可以在走路、上下樓梯、甚至跑步、游泳…都一個動作默念真經,先延長成佛的時間,最後達到持續性的念佛,持續性的光明。
終於妄念永遠消失,佛號也消失。
就像病癒藥除一樣,永處光明時也不必轉打火機。
不再是剎那佛,而是永久佛。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淨水器


淨水器 
我們喝的水需要過濾,否則會喝下有毒物質;
我們的心也需要過濾,否則會讓貪嗔癡三毒危害;
我們的社會更需要過濾,否則暴力、色情迅速在毒害世界。
但如何過濾?
守玄,沒有情緒,甚至沒有念頭,
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
淨化的心靈可以過濾世間汙濁。
世人和你接觸後,都能夠被淨化。
以暴制暴、法律制裁都無法改變世界,
唯有改變人心才能化暴戾之氣,
才能淨化人心的污濁邪惡,
讓社會回歸清淨和平。
從我們自己開始
先淨化自己
再淨化我們的世界。

無我


所謂「無我」並不是「沒有我」,而是「沒有我的界限」。
佛陀:「一滴水要怎樣才能不乾涸?只要把它放回海裡去。
我們有限的生命就像一滴水,卑微、脆弱,有生、有滅,有憂悲苦惱…
無限的生命就像大海,無邊無際,不生、不滅…
然而,要如何讓我們如水滴般的生命回到大海?
不需要歷盡千辛萬難,不需要跋涉千里,
只要知道、只要相信―我們原本就是大海。
我們以為自己是水滴,事實上我們同時也是大海,只是我們不知道或不相信而已,如果我們能夠放下我執,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追求自我的苦樂…
“我”消失時,滴水便回到了大海,得到自在解脫。
當面對病痛,只要知道:痛的,是”我”的界限還在,只要”我”的界限消失,痛,就銷融在無邊無際的大海裡了。
當面臨死亡,只要知道:死亡只是讓我們自我的界限消失,讓我們回歸大海,就不再有所謂的死亡了。
高山是我、大海是我、芸芸眾生都是我…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
這本來,自始便非源自他物,
乃由覺性自生,本身卻無父母,真是不可思議!
自生之無上覺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議!
它即無生,故也無由滅,真是不可思議!
它雖無所不在,卻無人得見真相,真是不可思議!
縱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卻無損其自身,真是不可思議!
縱使得證佛性,對它亦無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議!
它存在每個人內,卻無人認出它來,真是不可思議!
然而你還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證果,真是不可思議!
明知它在自身之內,你卻四出尋覓,真是不可思議!

心性的流露


心性的流露
外境本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障礙。
你若了知那執著外相的念頭,就是自性,
此念當下解脫。
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整個宇宙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六道眾生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人的福報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貪瞋等五毒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自生的本覺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魔難障礙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淨念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無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觀得萬物光影交錯,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色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與一切空畢現於前,這也是心性的流露。
沒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佛說人為什麼有煩惱


佛說人為什麼有煩惱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過幸福快樂的生活,脫離生死煩惱苦海。但要想離苦得樂就需要有大智慧。
讓我們感到慶幸的是: 這個大智慧人人具足,個個不缺。但是雖然人人皆有大智慧,卻不是人人都會使用,主要原因就是心迷。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如果心迷,就不能覺察到自性本有的大智慧。
人最大的邪見就是以為一切美好珍貴的東西,都得經過艱苦努力向外追求才會得到。事實上,世間最珍貴的東西都是不求自得的。
空氣、陽光、水,哪一樣不比金銀財寶、總統位置重要?沒有後者,人還能生存,但沒有了空氣、陽光和水,人根本就不能生存。
就人本身來說,最珍貴的東西上天早就免費送給你了。眼、耳、鼻舌、手、腳都是最珍貴的。
如果有人說願用總統的位子及無數的珍寶來換取你的雙眼或你的雙手,你願意換嗎,一定不願意的。可見眼耳鼻舌手腳要比權位、財富還要貴重。
當然還有比眼耳鼻舌身意更珍貴的,那就是讓你能看、能聽、能動、能思維的靈妙無比的心。可惜人們注重的往往都是外在事物,從來不去關照最最重要的心。
有人說:“我對財富、權勢看得很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心感到安逸、快樂。”於是就想出各種花樣,使出各種招數,而這些招數無非是追求五欲的快樂,無節制地使用六根。
老子告訴我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五欲快樂過後往往是大苦現前,無節制使用六根的結果,是使六根越來越遲鈍、心靈越來越麻木。
也有人明白有欲皆苦,於是就離群索居,參禪打坐,修所謂出世間法。那也如同石壓草,暫時壓制住煩惱而已。
這些都是有為之法,無形無相的心,怎麼可能用有為之法,使之感到快樂呢?認識心的實相後,就知道想用有形的方法讓無形的心感到快樂,那都是妄想。
要想讓無形的心獲得快樂,只有用無形的修持,那就是不住一切相,沒有分別心。
實際上,生命的本質就是樂,根本就無需追求。人人都活在無量光明的極樂世界中,為何我們卻覺察不到?就是因為有分別心。
有了分別心,就有了愛憎之念,認為這個我喜歡,那個我不喜歡,接著就想得到自己所喜歡的,捨去自己所不喜歡的。
然而往往卻是取不到、捨不掉。自己所喜歡的總是離你遠去,而所討厭的又偏偏與你綁在一起,於是就產生種種煩惱和痛苦。所以說煩惱、痛苦都是人自己創造出來的。
人最大苦惱就是不願接受現實,不能認識實相。強取分別,強要取捨,恩恩怨怨就從這兒產生。
事實上,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孤立的東西可以取捨。世界本是一合相,有取有捨都是妄想。
就如同眼耳鼻舌手腳及五臟六腑組成了你這個人體,你能對哪個器官進行取捨呢?明明不可取不可捨,卻要強取強捨,這就是愚昧。費盡心機去取、去捨,最終還是取不到,捨不掉,自找煩惱。
莊子說:“萬物與我為一。”既然萬事萬物與我都是一體的,我還要取捨什麼呢?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樂莫大焉。”
見到實相的人,就不會產生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大智慧就會現前,一切煩惱、痛苦也就無從生起,這樣的人就會享受到生命本自具足的大歡樂、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