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金剛經-12 大乘金剛經論第四十二章好心論第四十三章智愚迷悟論

我們講大乘金剛經論第42章好心論

【好心論第四十二】

  文殊菩薩問佛。雲何是好心。佛言。好心兩字。無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報。給事他人。不求果報。供養他人。不求福報。濟利他人。不求恩報。及至下心。滿人心原。難捨能捨。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難救能救。不擇冤親。平等濟度。真實能行。非但口說。愚人口說好心。心無慈善。賢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濟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若是捨寸而求尺。種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各位前賢好不好心啊?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說:云何是好心?什麼樣是好心,佛言:好心兩字,無人行得。說沒有人可以做到啦!所以我們要了解說真正的好心很困難做,那我們一般大概會接近說這兩個字,說是勸人家素食,吃素的時候他們都會回答,唉喲!心好就好了,這個可能是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說心好就好了,可是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樣才可以稱為好心,所以真正我們一般的認知也都有程度上的差別,很初步的好心,只要善心都稱為好心啦,可是你真正能夠做到最高的好心,就是你要使所有的眾生都成佛,這樣才叫做好心。

   那眾生假如說還再受苦,那眾生假如說都落在三惡道,你沒有辦法去改變,那你稱不上好心啦,所以各位就可以了解,那個好心做起來實際上有很多困難,不過我們就朝著好心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去做,我們本身先做起,本身能夠做到好心,就是能夠明心見性,你才知道心要怎麼好,到底是要怎麼好?有時候我們講出來的話雖然不好聽,可是要人家好,那個都可以稱為好心,可是有時後說出來的話很好聽,可是那個結果,他所呈現的這個眾生並不是走入行善,所以那個都不能稱為好心,所以這邊釋迦牟尼佛就講好心兩個字,無人可得,沒有人可以做得出來,可以做得到;若是好心,這邊就講假如是好心,這個已經降低程次啦,把那個好心降低了,說只要你利益他人,我們大概生活之中那個利益他人放在後面,利益自己放在前面,那假如說我們以利益他人為出發點的心,就可以稱得上好心。

   那我們一般可以說先照顧好自己,自己先紮穩,能夠站得穩以後再來做好心的事,那自己假如說都非常坎坷,這一餐吃完下一餐不知道在哪裡?可以好得起來嗎?有實質上的困難對不對!可是我們就要了解我們這個遭遇可以說都是無常變化,有好有壞啦他不會一定的,那我們把持那一種好心倒是可以永遠;只要我們明心見性,我們可以時時刻刻把好心去做,也就是利益他人,要所有人都能夠真正的走入修道的道路,都努力在修道,平常生活之就是去掉脾氣毛病,然後又去掉貪嗔癡這個三毒能夠去掉,我們假如說能夠實際這樣的來行持,那已經就時時刻刻保持好心,都是好的心;那我們的遭遇那個都是無常變化啦!

   你遇到好也不用高興的太過頭,你遇到不好也不用悲傷,那個都隨時變化的,所以我們要有『定』自己本身要有那個定,從佛性本體產生那個定力,不容易被凡塵的現象破壞,那我們在凡塵所學的定容易破壞,學了很久一下子就破壞了,被一個景象就可以破壞,可是我們佛性產生的定那個外境沒有辦法破壞,所以這個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可以自己掌握。

   所以我們生活之中我們真的要把三寶融入生活,不是把祂高處在看得到摸不到的地方,我們一般都會把他變成兩邊,三寶是三寶,我的生活是生活,沒有把祂融成一體啦,那我們要把我們得到的三寶,在生活之中實現,日常生活就是在用三寶,時時刻刻我們都是用三寶,佛性本體就是第一寶,然後般若妙智慧五字真言就是第二寶,然後我們的行為就是第三寶,三寶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整個都呈現,沒有把祂分開啦,知道是知道,做是做,生活是生活都分開,那分開就是惡,就是生滅,我們上個禮拜講『一』

   我們把他融成一,你知得一萬事畢,你知道一的時候萬事萬物都畢業了,就不會迷失了,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就實際運用那個三寶,整個都用三寶,那這樣的話一口氣不來就不會怕,不然我們在日常生活沒有用三寶,等到一口氣不來因為沒有用三寶,三寶不熟悉所以佛性本體不呈現,那一口氣不來業力推著我們去現象,我們行善了把我們推到『天道』我們做惡了把我們推到『三惡道』我們就在那邊現象,這個享福的享福,受苦的受苦,哇!做不了自己啦,自己都沒有主張的餘地,那我們生活之中已經都可以主張自己的佛性本體自由自在,都在生活之中呈現這是最理想的狀態;所以我們修道這樣就走進正確的修道軌道已經進入了;可是啊我們都是認知沒有到這個狀態,所以實踐就實踐不了,那就變成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就變兩回事啦!

   所以各位前賢只要進入二,有二就是對待,有二就是生滅,所以一定要一,我們只要啟發佛性讓佛性當家,一他就是一個絕對,沒有相對,那沒有相對就沒有生滅,沒有生滅我們已經進入我們的佛性本體,在生活之中就可以做到,所以我們一定要把真理呈現,整個都呈現在生活之中,生活之中可以做到我們佛性本體當家,那脾氣毛病就很容易去掉,因為脾氣毛病我們佛性本體沒有,我們所有的脾氣毛病都是因為六道輪迴跟久了,它自然呈現,這一些佛性本體沒有,可是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養成習慣性我們就有脾氣毛病,就是有情緒啦,那我們修道最怕有情緒,一講到情緒以後都不講理,那理就消失了,都是有喜歡不喜歡,所以我們社會流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個帶壞了大家的念頭只要我喜歡,當然啊!只要你願意進入三惡道有什麼不可以,這個好嗎?不好啦!所以不要說我喜歡,應該只要我喜歡成仙做佛成道這個可以,可是只要我喜歡落入情緒了,那個不講理了,已經在兩邊,那在兩邊之中他又不行善那一定落入三惡道,那我們要知道喔,我們做人都不怎麼快活了,那三惡道更苦,那苦得不得了,你只要看看那個惡鬼道肚子這大喉嚨那麼小,吃都沒辦法吃進去,喔就是很苦,去接受那種很苦的狀態,那個三惡道最好就是畜牲道,現在很多寵物都被人寵愛,你當寵物不能修道不能成道成佛,我們都不願意,人家再怎麼寵愛都是沒辦法主宰,你要怎樣都沒辦法自己作主張,所以後學就講我們修道不要養寵物,你養寵物了你還要陪牠成道成佛,那前賢就問啊,那我們養孩子呢?我說養孩子不同,孩子有思想要不要成道修道,要不要成佛他自己做決定,可是養寵物你要陪牠,因為牠沒辦法主宰啊!都在你的控制之下,所以牠再來出生你要陪祂再來,能夠有人的身體才能夠修道,當畜牲道轉生成人的時候,我們要知道那個含藏識裡面沒有修道的意識,畜牲道含藏識都是吃,吃飽了等著被人殺,所以你要他修道做好事他會嗎?他會照顧好自己的肚子,吃重要,所以畜牲道第一次到凡塵,有人的身體的時候,你要渡他求道那真的困難,所以要一直薰習,你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喔,就是這樣啦!所以他能夠改變的也不大,那我們經過30年就一世,他經過一世知道說做人了,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比較可以接受,那也只有這樣,那經過第二個30年第二世了,第二世的時候他已經接近生命尾端,所以你要他修道行善那個還差得很遠,我們從這個理瞭解說,我們能夠求道了,我們能夠接近上乘佛法,我們是經過多久的修持,我們累積了多久的善根才有辦法得道,才有辦法聽性理心法。

   我們可以了解一下你看我們台灣2300萬,你看喔研究性理心法的有多少?就是少之又少啦,所以啊我們一般社會人士你要他聽這個課,他聽不進去啦,大部份都會在凡塵有形有相裡面追求,然後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他認為那個最實際,不知道說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都還不知道勒,我們求道修道很多啊,都算百萬,可是你看百萬之中有幾個知道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知道,那不知道要怎麼成道成佛?你要知道,要能夠從佛性本體然後修持,因為成佛成道就是佛性本體,你本體不知道怎麼成?這個是最基本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我們為什麼沒有成佛?就是因為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迷失了,迷失了以後我造了很多的業,我們受到業報,業的果報,那可見我們好的也做壞的也做,不好不壞有人道,假如說我們都是好的,那已經是仙佛菩薩啦,假如我們都不好那在三惡道之中,都還沒有人的身體,所以我們都是好的不多壞也不多,剛好又可以到人道來,很幸運啊,我們有人的身體很幸運,可以修道可以成道可以回到本位,回到我們佛的本位,每一個都是佛,縱然他是三惡道,他的本源也是佛,可是他要經過很久的時間,三惡道的苦受夠了才出來凡塵當人,當人了以後還要累積很多的善,你才能夠有善知識引導,引導你修道,引導你成道成佛,所以啊釋迦牟尼佛講:『眾生畢竟成佛』後學看到是高興得不得了,畢竟的,一定的可以成佛,可是他後面加了一句話「經過三個阿僧衹劫」喔!這個三個阿僧衹劫各位前賢多久你知道嗎?因為我們從佛學那個覺來算,他說我們人的平均壽命十歲,為什麼只有十歲,因為人心很壞,地生長的萬物可以養生可以害生所以十歲就死掉了,因為壞到極點就想行善,那行善以後也不是很快就增加壽命很多,每經過一百年然後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增加到我們人壽命的頂點,八萬四千歲;那我們人到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已經太好了,生活很富裕很享受,又做壞了,然後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又減一歲,一直減到原來的十歲,這樣一增一減叫做一小劫。

   各位前賢就可以了解到,他的時間已經很長,還可以算得出來,一劫是一個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到千萬叫做「那由他」,一個那由他已經是無量無數的劫累積成千萬的劫,一個那由他然後又一直個、十、百、千、萬,千萬的那由他一個『蘋婆』,蘋果的蘋婆婆的婆,一個蘋婆,一樣個十百千萬,到千萬的蘋婆加一個迦他加減乘除的加再加一個走馬邊,你我他的他,一個迦他然後個十百千萬的迦他就是一個阿僧衹劫,然後要三個阿僧衹劫眾生畢竟成佛,啊~真的會昏倒,為什麼太久了啦,我們現在百年都活得很無奈,很苦要撐著,你看一百年我們都活得這麼無奈,你要經過三個阿僧衹劫,那要經過都少千千萬萬的無奈,所以我們要了解早一點成道早一點成佛,那個苦都不要去接受,苦從哪裡來?從我們造業來的,我們了解不造業沒有苦可以受,解脫了,所以不是跪在佛前唉呦仙佛啊把我解脫啦,我很苦啊,沒有用要自己解脫,你業都不造我要受苦沒有苦給你受,真理就是這樣,那我們都不知不覺,沒有造業啊,我們造業都不知道為什麼?眾生顛倒,為什麼顛倒我們把假相都當成真,我們把佛性本體沒有形相,因為沒有形象不管祂,所以我們都顛倒就是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受苦又迷惑,迷惑又造業沒完沒了我們都不知道,所以要知道凡塵我們有行善,我有佈施,各位前賢要了解行善佈施是基本,那個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人就是要這樣,不是說你在行善佈施你就高人一等,沒有啦,那個只是做人的資格,你當人就是要這樣,要有善然後要有佈施,然後我們佈施的時候更要了解不能有得果報的心,就變成福報,我們做了多少善是得了多少的福報,變成一定。

   那假如說我們所行的善,所行的好事,所行的佈施,我們都把它拋入虛空,不記在腦海就變成我們佛性之中,我們要累積很多的德本,我們才有辦法坐上供桌上受人朝拜,所以受人朝拜一定要有德,你有德本了你才可以受人朝拜,因為可以解決眾生的苦難,不然啊說沒有德本,你又被眾生供養到供桌上了,眾生一來啊一求了以後,你一聽了唉呦你所求的我跟你一樣,我也要求勒那我怎麼給你啊,這個什麼都沒有你不久別人請下來,供桌上坐不住啦,所以要了解到供桌上坐得住就是要以德,自古以來都是以德服人,用德來降伏別人,自己又能夠行持能做,所以我們就在生活之中培養,要有廣大的心胸,要有涵量,這個不是說一說而已要實地的去做,你要在日常生活都能夠容納一些橫逆,一些橫逆你能夠容納度量就能夠擴展,你就可以很寬廣都實際的能夠做到,當你度量很寬廣時候,你就會了解說我們眾生真的叫什麼雞腸鳥肚(台語)這個國語怎麼講?還是台灣話比較好講,也比較了解是很狹隘的心胸,我們都是這樣可是我們不承認,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實際上我們知道的太少,就連我們所做所為都不知道,它跟真理到底差了多遠?我們也不知道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很少迴光返照,我們很少去探討我們的行為到底哪裡不合理,沒有探討哪裡會知道,所以有錯都是別人的錯,我都沒有錯,我們知道活菩薩都說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教所以都是我的錯,可是我們眾生的觀念就不同,我都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所以要打破這個觀念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夠迴光返照。

   就像我們上禮拜說我們生活之中只要一個字『覺』就好了,覺,前賢也問啊要怎麼做?後學說你心在想什麼,你身體在做什麼,你都了了分明,容不容易,非常容易,我心想什麼身體做什麼我也知道啊,那你保持一天24個小時連睡我現在睡覺我身也在睡覺,了了分明,容不容易,各位前賢當你24分鐘時候你就知道不容易,為什麼?束縛,你被心在做什麼身在做什麼綁住了,你被他綁住了,你就覺得說這個束縛很大,這個不自由了很厲害,可是各位前賢不要放棄,因為你還沒有養成習慣,當你養成習慣的時候就很容易,你只要保持這個覺,你心在想什麼縱然起心動念也沒關係,你知道你心在想什麼,知道他合不合理,知道身體在做什麼,只要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他習慣了,習慣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束縛,你就不會一樣說沒有啊,我一樣自由自在,你能夠覺還能夠自由自在,啊!恭喜解脫了。

   凡塵所有束縛都束縛不了你,你已經從自己佛性本體解脫萬象,萬象給你的束縛你都解脫了。

   我們就是要了解到只要你肯做,你實行了,一定有功效呈現,所以後學在四年前第一堂課就講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從那個時候到這個時候各位功夫都很深啦,為什麼因為可以真的萬緣放下,就是我們的妄心全部都放下,沒有妄心了整個呈現都是真心佛性,所以要了解到後學沒有要求很高,說你有三五分鐘空閒,你就做三五分鐘的萬緣放下,你有這樣子做先把你的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輪廓呈現,讓你自己知道你的佛性是什麼狀態,知道了以後你再深入研究,從你的佛性本體之中知道我們佛性本體具備五眼六通,具備功能大用可以轉移四天下,可是我們現在連一個釣魚台都轉不過來,所以就要知道說我們的功夫都沒有啦,還差得很遠,可是當我們有那個功夫的時候,我們不去轉釣魚台,也不轉四天下,我們就是要所有娑婆世界的眾生都能夠成道成佛,所以就鼓勵所有眾生多研究,都明心見性然後進入我們的佛性本體,這個是我們可以掌握可以做的,所以就在日常生活把它呈現,只要後學講出來的法門,你肯做一定都有功夫,你做到最後每一個法門,他都回歸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就說『覺』我們身體做什麼?心想什麼?你只要迴光返照你知道你心在想,知道你的身在做,這個就呈現你在迴光返照,在照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雖然他在起心動念,在念頭,那個是我們佛性的功能用雖然是功能作用,不過你一直在觀照祂,功能作用從哪裡來?從佛性本體裡來,所以等於也在迴光返照我們的佛性本體,那只要你肯做一天24個小時之中你都跟你佛性在一起,已經沒有被外境引誘,沒有被外境引誘拉走,那我們為什麼會造業,為什麼會六道輪迴就是外面環境引誘力量很大,然後我們在凡塵又追求物質生活,所以一拍即合,馬上被他拉走,我們被環境拉走了,那個時候你跟他講要修佛性,那個放在後面啦,啊等到我老的時候啦,等到老的時候再來研究佛性已經沒有力了,所以我們就因循就這樣過一生了,來不及了啦,一口氣快要斷了我沒有修好。

   我們可以想像各位前賢我們都會遇到那種狀態,有一天我們都有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我們要在一口氣不來的時候『要知道我的塵緣已了』一不一樣,唉喲!我都還沒有修呢,要把它轉換我都修了,所辦的已經辦了,已經不受惑有,不受惑有就是不再輪迴啦,已經不來了,可以主宰不來了,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可以嗎?可以說我這一生過了我就不來了,可以嗎?可以啦!為什麼說不可以我們還很年輕啊,我們可以做的還很多啊,一定要有把握你的佛性,可以指揮你的視聽言動,這樣一口氣不來你就已經回歸本位了,可以主宰我不來了,有沒有信心啊?都不敢承諾,這個就是對我們的佛性認識的還不深。

   後學就講我們前賢問七寶跟七法財,七寶是身體要用的,七法財是佛性要用的,所以你看七法財的第一個就是聞,就是聽到上乘佛法你聽到了,第二個就是相信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聽到了又相信你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佛性要用的財有了,能夠聽到能夠相信我自己本身的佛性本體,然後接著就是戒、定,然後我們藉著恢復本來的時候,有一些不能夠做,就是我們的脾氣毛病,我們的貪嗔癡慢疑不能做,那我們由戒把它戒除掉,沒有了由佛性產生定,有定有慧所以聞、信、戒定慧然後精進,努力使自己的佛性清靜光明,然後捨,把凡塵所有一切都捨佈施不要了,我們要了解到我們一口氣不來什麼都不是我們的啦,你不捨也要捨,強迫一定要你全部捨,然後最後一個慚愧,就是這麼多眾生還沒有求道修道,都還沒有進入軌道離成佛還遙遙無期,我們要感到慚愧,都沒有去教導都沒有去渡化,所以我們有七個七法財來讓我們該努力的方向,聞有了,聽到上乘佛法,信我們相信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相信以後佛性本體沒有脾氣毛病,佛性本體沒有貪嗔癡慢疑,所以我們戒定慧,我們三毒貪嗔癡沒有沒有了以後,我們能夠精進,使自己進入光明進入清靜,這樣就已經恢復了本體,所以凡塵所有的一切都佈施捨掉,最後慚愧就是趕快渡化眾生,你看七法財是不是不一樣,我們凡塵要用是七寶,那個有形有相的錢財,我們追求七寶的心比較強烈,我們追求七法財的心比較薄弱對不對?因為現實是這樣,那我們七法財是理想,理想跟現實都有一段距離。

   我們在凡塵就是要有希望,我們有希望能夠成道希望能夠成佛,為了希望活著,假如我們活著都沒有希望那糟糕了,沒有動力修不來,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好心兩個字已經講40分啦,好心都還是呈現不出來。

   那我們解說『利益他人不求他報』這個很重要,我們利益眾生不求眾生回報,不求,因為你行了自然因果是一定的,你做了因一定有果,你不要去求,你求的話,你做的行跟果只有平等而以,你行了都少功得到多少果,佈施一百塊得到一百塊的回報,那你假如都不求,你佈施了以後把它拋入虛空,各位要了解到我們的佈施一百塊,拋入虛空,虛空大不大?虛空給我們的果報非常大,這個是從真理的角度來說啦,因為一百塊有侷限他數目不多,可是一拋入虛空很寬廣,所以祂給你的果報一樣就是那麼寬廣,無量無邊,進入你的佛性本體就是養成你的德,深植德本不落入福報,我們要了解我們住相的佈施落入福報,所以佈施是因,得到是果,有因一定有果,你有祈求的那個因跟果一樣一百塊的果,那是一樣的,你不求他回報給你就像虛空無限寬廣的果報給你,你那個接受我只有行一點點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果報,各位要了解那個都是真理的角度來說的,從真理的角度了解住相你佈施都少得到多少,你不住相的那個德到的果報無量無邊,所以從真理的角度來行持,因為我們所求並不希望凡塵福報,因為我們接受凡塵福報,當我們在凡塵有錢有社會地位,我們修道的心就不強烈,既然有錢有社會地位我這樣就好了啦,這樣就很快樂逍遙對不對?那我們有這個心啊,我們福報都有期限都會用得完啦,一生之中我們會用完,你一生用不完表示你行的功非常多,那你再著接下來也不一定能夠享用很多生多世,縱然你有多世的福報也只有哪麼一點點,一百年一世,那你享受很多生多世的話給你十世,大概都富不過三代啦,經過三代就窮了因為都用完了,所以我們在福報當下就是造業,有錢容易造業有錢容易行功,可是啊我們有錢的時候那個行功的心很少,都要想自己享福啦,都要得到名得到利都是為自己,所以那個修道的心不強,修道心不強,所以後學都說當我們踢到鐵板,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很大的挫折,那個就是上天給我們機會,讓你有回頭有改變的時候,當我們從福報當中改變現象那個時候,就會追求我們人生的根本。

   所以我們再受苦最艱困的時候,都會叫我們的母親,唉呦娘喂!因為母親把我們生下來,所以我們在最困苦的時候就會想到源頭,就是我們的源頭,那一想到源頭,我們就會追求,就會真的走入修道的軌道。所以各位就可以了解,踢到鐵板是好事啦,可是我們人生之中踢到鐵板,我們都認為是很苦,對不對?不知道那個是上天給我們機會,讓我們能夠改弦易轍,不要按照你原來的方向去追求,那個凡塵有形有相都有極限,縱然你什麼都可以得到,賺到整個世界,所以我們就知道,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

   所以佛一大事因緣示現在凡塵告訴眾生生死最大,沒有比生死更大。你看我們生在凡塵,有生了,一定有死。一定生一定死。那我們為什麼不求不生不死,不生不死就只有佛性本體。所以我們一定修道了,要透徹知道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一定要透徹知道,從我們第一天講課,就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把佛性本體呈現。那我們就了解,要成道要成佛就是這個,本體在成的,本體可以成道、可以成佛。你捨棄這個本體,你要成道成佛都甭說、不會、不會成。沒有本體不會成,那會成都是本體。所以我們一定追求本體是最重要,凡塵的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虛幻不實在,就只有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是實實在在,祂都不會變化,可是我們都不去追求,因為沒有形相看不到,有時候渡化眾生,唉呦,這個佛性是一斤多少錢?各位前賢,佛性一斤多少錢?(無價),各位前賢,祂沒有形相,不落入斤兩,祂一兩也沒有,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你講這樣的時候,就是表示你已經拒絕成道成佛、拒絕脫離苦海。你就是已經說我生活很好,有錢還可以到世界各國去觀光,很累耶!你到世界各國去觀光很累人耶!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的佛性是最好的地方所在、是所有你觀光不到的地方所在,就在佛性之中。所以你是要知道你的佛性,整個太陽系我們可以觀光,不但只有太陽系喔,我們還超越,超越整個太陽系到無限的虛空、到無限的佛世界,我們都可以去觀光,可是你不修的話就沒辦法。那你只要修,回到佛性本體,你可以超越整個我們太陽系,都可以超越,那都有我們佛性的本體所在,不可思議,所以要努力追求。

結事他人,不求果報。這個結事就是幫助別人、完結所有的事,把所有的事情都解決了,都沒有問題了,所以結事他人。然後為人家辦事也不求果報,可是這個真的是人家都會有一點懷疑,不知道你是什麼企圖,有時候我們太好心了也會引起人家懷疑。

供養他人,不求福報,這個供養,佛經裡面都一直在講,供養無量無佛,這個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都已經供養。那我們要知道喔,之所以能夠成道成佛,都是要經過這個階段,你沒有經過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就是沒有辦法、沒有那個機會成道成佛。那我們會以為供養他人很不容易,就是要有那個實質的財力,要有金錢才能去供養。不知道我們在修道的領域裡面,那個供養就是我們尊重,我們尊重所有眾生,這個叫做供養。我們要瞭解到,眾生都是佛,那你尊重所有眾生,你就是供養諸佛。我們大概很多都不會承認這一種觀念。他說要實際的你去供養,那個才算,假如說實際的這樣的話,我們真的可以說少之又少,不能夠說無量無邊。供養無量無邊,那個就是我們在凡塵生活的時候,我們對所有的眾生,我們都尊重。他縱然所有觀念都不符合真理,我們也不要起不好的心、仇恨的心,不要,對他說做的事你有意見,可是你對他的佛性你都尊重。我們就是也了解,那個尊重就是供養。那你尊重所有眾生,所有眾生就是佛。所以你只要是尊重眾生,你就是供養諸佛。那我們在凡塵就可以知道,我們所接觸的眾生多不多?多不少啦,接觸的眾生可以說非常多,那我們都尊重,尊重的時候就不會起衝突,那個就已經供養諸佛。所以我們供養他人,不求福報。不會說你付出多少,你就要見到多少的果報。

濟利他人,不求恩報。就是實際的、救濟那個濟,能夠利他人,實際救濟他人,就是在錢財方面比較富裕的話,就可以濟利他人。可是不求報恩,不求他報恩。我們一般也比較困難做,我給你多少你應當要回報多少,一般都會希望這樣。可是我們真正好心的話,就是能夠有能力幫助他人,不求恩報。

即至下心,滿人心願,這個倒是我們的做法、行為。下心,就是低心下氣。那滿人心願,別人的願,就是我們去滿,就是讓他的願能夠成就。我們能夠下心,低心下氣。我們一般稍微有錢的話,都會比較高心(驕傲的心),叫我們能夠低心下下氣,可以說很不容易,我們要低心下氣非常不容易,可是我們瞭解說,我們只要能夠低心下氣,我們就已經做到慚愧,七法財最後一個慚愧,那我們有慚愧的心,我們就不會驕傲,那能夠低心下氣。

   那在我們打坐的功夫來講,因為我們的心,心火都往上炎,然後我們的腎、腎水往下流,所以我們的壽命都有限。那假如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能夠低心,把那個心火往下壓,低心了,然後用心火來烹飪腎水,那腎水就變成氣,氣的時候,任轉全身,然後我們全身就得到滋潤。在實際的來講,能夠低心下氣,對我們身體的幫助也很大,就是我們身體的養分會比較充足、比較有。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在生活之中假如我們精神都不濟,那做事都做不成功。那你假如說精神很飽滿,又滿腔歡喜,人家都很喜歡跟你在一起,又不驕傲,能夠低心下氣,大家都歡迎,所以這樣何樂不為,可是我們就真的不為,沒有利益啦。可是要知道,我們在修道的方面,你能夠低心下氣、能夠滿人心願,那個就是、真的是難捨能捨,很困難的布施,捨,就是布施,那你能夠難捨能捨,尤其在我們的身分地,我們都會放不下身段,那你能夠整個都放下身段,我們看到外國宗教,那個主人他都會為他的信徒洗腳,有沒有?那個就是放下身段,就是能夠低心下氣,那個是實際在生活之中做。

難忍能忍,遇到逆境挫折的時候,那個難忍、忍受的時候,你能夠忍受。為什麼難忍能忍?就是因為你體會到平等,不管是身分地位、不管是階級多高,佛性都是平等,那你能夠體會平等,就沒有階級的觀念在,就是大家都一樣、都是平等。所在平等的時候,你就很容易去做到難忍能忍。就能夠去安住在那一種靜態之中。所以那個忍,我們所說的忍耐都是別名,那它的總名就是安住不動。忍,忍耐的忍就是安住不動,你在真理之中安住不動叫做忍、忍耐。那我們要瞭解到,佛教都告訴我們,沒有污辱的人,也沒有受污辱的人,沒有加辱的人、也沒有接受的人,沒有,哪有忍啊、哪有忍耐的事!所以我們了解,那個忍耐的形相都是虛幻不實在,都是顛倒的,所以能夠了解真理的時候,就沒有說自己的身分地位不能夠做那個事,沒有,都是平等、都是一樣。

難行能行,我們所說的一些法門,在實際的行持來說,都是難行、很難做,可是只要我們有堅定的心,都可以做,所以那個難行能行。這個也是屬於好心的範圍,那個難行你能夠行。

難救能救,我們現在的人真的有時候都不一定,前不久報紙就登,有一個人要出國到桃園機場,然後經過免稅店的時候,他整個人就暈倒,那暈倒了以後裡面三個店員就趕快拿傻瓜電擊器來擊他的心臟,因為他已經沒有呼吸了,那三個店員一方面在救他,一方面手在發抖,三個都沒有遇到這個事,就是初次用傻瓜電擊器擊發他的心臟,使他又恢復心跳、又能夠呼吸,活過來的時候,三個女職員抱著哭。我們就是了解到,在哪一種生命交關,已經暈倒沒有呼吸,就是很急迫了,只要經過五分鐘,我們腦部都會缺氧,然後腦死,所以那個時候沒有趕快救,真的就是死路一條。結果被三個女店員救回來,報紙登出來,又把照片,把被救的跟三個女職員都一起照出來。

   凡塵很多事我們都不可以預測,哪會知道他會暈倒在他的店前面,所以有一些必須要知道的急救常識,他假如說完全都很陌生的話,機器是機器,人是人,合不起來要怎麼用啊,所以有時候我們也雞婆一點,都知道一點事。

不擇冤親,我們在凡塵那個冤就是仇人,親就是家人。那我們會把仇人跟家人分的很詳細。可是在佛經裡面,它冤親都是平等,冤跟親,仇人跟家人都是平等。那我們就是要從真理的角度來了解,那個冤跟親,我們的仇人跟我們的家人,累世之中曾經我們都相處,都曾經仇人之前也是當家人,家人之前也是當仇人,所以都有經過,所以佛才會講冤親平等。佛都講因為我們六道輪迴太久,經過非常多的元會,所以天下的男士都曾經是我的父親,天下的女士都曾經是我的母親,所以這樣就沒有分別心。可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分別心很強烈,就一定分別,那個就是我們在現實之中、生活之中遇到。所以那個親跟冤就會分的很詳細,那假如說走入真理世界,冤跟親就平等了,我們的心都寬廣。

平等濟度,不管是冤、不管是親,我們都平等,然後濟度,濟就是救濟,度就是渡化,救濟渡化,我們就是要救濟眾生,然後渡化眾生,使眾生都能夠成佛,這樣脫離苦海就可以得到永遠安穩的地方所在。

真實能行,真正的、實在的去做。

非但口說,不只有嘴巴講,要實際能夠去做。

愚人口說好心,心無慈善,愚人就是沒有智慧,那麼嘴巴在講這個好心,心裏面他沒有慈、沒有善。所以我們要瞭解說,心的慈善是我們的根本,我們心一定要有慈悲,慈悲喜捨,然後善是我們人的根本,做人就是要有善,因為有善才有人的身體,假如說我們沒有善的話,連人的身體都得不到。

賢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賢人的話他時時刻刻都行這個好心,可是嘴巴不自己說,不說他是好心,不說,只是實際的去做。

   但念利濟他人,就是能夠利益別人、救濟別人,就是這樣,但念利濟他人。

不求自己名望,不追求自己的名、自己的聲望,不追求。我們凡人就是求這兩個字名望,求出名、求能夠大家都能夠仰望。那我們以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們一生不過百年,你再怎麼出名,百年以後人家都不認識你了,你再怎麼有名望人家也都不知不覺,所以不用去追求那一些虛幻的事,不實在。

是名好心,我們前面這樣一直講下來,這樣才真正的是好心。

若是捨寸而求尺,你捨掉的只有一寸,可是你想得到的卻是一尺,這樣,哇!顛倒,所以我們了解到,捨寸而求尺,種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所以這個好心真的是很難做,不好做,不過我們就是要朝這個方向,朝著好心的方向,最好的心就是要所有眾生都成道、都成佛,這個心就是最好。

 我們42章好心論也講一個小時又十分鐘,好心了沒?你看喔,我們都不敢回答,在佛殿一回答、許諾了以後,就會想說我做不到咧。

那第四十三章智愚迷悟論

【智愚迷悟論第四十三】

  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願佛慈悲。廣為我說。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聖教可學。知有明師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間輪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燈。能知能見。善惡報應。一知見後。便能捨惡從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說。非事不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實。積德成名。流傳後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識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獄。不信有罪福輪回。一向貪花戀酒。殺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殺害百千萬億眾生身。借下百千萬億性命債。輪回相遇。遞相食口敢。無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馬豬羊畜生之類。皆是屢世冤親。善惡眷屬墮入輪回。改頭換面。來作畜生。愚人殺食。即殺自己眷屬身。即食自己眷屬肉。此遭彼殺。彼遭此殺。輪回路上。親疏不知。相殺相食。無有休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迷戀顛倒無數。但念目前受用。不顧身後招殃。迷真逐妄。背覺合塵。縱遇聖賢。不能救度。長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輪回。萬劫不復。悟者覺也。悟人覺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業無虧。六根清淨。有方有便。無我無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雖住世間。世法不染。坐塵勞內。轉大法輪。化娑婆界。為極樂邦。變地獄為天堂。指迷徒見佛性。作諸佛事。度脫有情。不捨慈悲。誓相救拔。若有眾生。得供養者。所得福德。如供養三世諸佛功德。等正無二。何以故。自覺覺人。名為正覺。說法利生。妙用神通。與佛無二。能開眾生。佛之知見。能指眾生。悟佛知見。能引眾生。入佛知見。能究眾生,成佛知見。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薩。得秘密真正口訣。若有男女得見得聞。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貴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貧賤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與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見真明師。修行得正法。無一不成佛。

智,有智慧。愚,愚痴。迷,迷昧。悟,領悟。愚迷悟論。

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智?怎麼樣才稱為智,有智慧。

如何是愚?怎麼樣才是愚痴,就是愚的意思。這個後學記的最深啦。因為後學以前在彰化花壇口庄村,非常小的一個村落,那村落有一個廟,那個廟我們很多都會聚集在廟裡面,老一輩的會下棋、學一些樂器。然後時常聽到老人家在說,你若憨牽到北京還是憨(台語),他就講這個愚,你是愚。那我們這個漢文那個愚就是牛,你若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那時候後學小孩子不知道在講漢文,那後學在想說當然啊,你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啊,難道會變化嗎?不知道在說這個愚,愚痴的愚啦,所以後學就對這個字特別有印象,原來我們那個漢文(漢音),愚,牛啊,對不對?就是牛。你看喔,我們那個發揮,漢音叫什麼?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有時候我們講那個漢音反而我們聽不懂,我們講白話反而容易懂,就是這樣。所以那個時候有一首歌午夜花,是午夜花還是雨夜花?你看那個午,雨。真的我們那個漢音一講出來以後,跟我們生活上好像就不通順,我們在講的時候就會覺得怪怪的。

所以文殊菩薩就問說,如何是愚?就是愚痴的意思,

如何是迷?怎麼樣是迷。

如何是悟?怎麼才稱作領悟。

願佛慈悲,廣為我說。希望釋迦牟尼佛能夠大慈大悲,然後為我來廣說這個含意,智愚迷悟。

佛言:智者,知也。這個有智慧就是你對真理能夠了解,就是知,知道。所以我們時常用,知下面就道,知道,知道了沒?(知道),然後那個老師下面就會講,知道就行,意思說知道就可以。那我們一聽起來,知道就要去做,知道就行。所以我們瞭解說,這個知,各位知道嗎?都知道這個道嗎?就很寬廣對不對?知就是知道。那道,它沒有兩邊、沒有對待,就是一個一。我們知道一嗎?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一,知得一萬事畢,我們知道一就可以萬事萬相都畢業了,都已經回到本源。所以這個知就很重要。

   可是我們對凡塵很多都是顛倒,佛就用常樂我淨來問眾生,我們知道常嗎?就是我們常住真心,可是我們眾生(尤其末法眾生)知道這個常住真心,真的很少,都不知道。知道有心,可是那個心是我們生活在用,生活用都是生滅、都是識心,那個不是真的心。那樂,我們凡塵認為的樂,有苦相對待,所以樂的後面就跟著苦,所以那個不是真的。然後我,我們認為身體就是我,那佛說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借我用的,它眾緣聚會借我用,都要還給天地,那個不是我。然後,淨,就是清淨,我們都沒辦法清淨。所以常樂我淨,我們眾生都沒有、都顛倒。那佛的常樂我淨,常,常住真心;樂,就是絕對的快樂,沒有對待,你進入沒有對待,那個樂就已經是一個絕對的快樂,沒有苦。我們凡塵的樂它有苦相對待,那進入佛性的樂是真樂。然後我,不是身體的我,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我,所以那個我就是如來,我就是佛。

   所以後學都時常講,若有所見就是邪見,若無所見就是真實的見於如來。各位都還記得嗎?(記得)。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若無所見,我們在生活之中,沒有能見的我相、沒有所見的法相,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真實的見於如來喔!所以只要你沒有能見、沒有所見,你就見到如來。這樣瞭解意思嗎?所以後學就是要給各位思索,我們要了解,沒有這個能見的這個我相,沒有所見的法相,沒有能所已經進入絕對的一。那若無所見你就真實的見到如來。若無所見就是真實的見到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各位在日常生活之中,要想這個話、要去思索,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你的見不正確了,邪見。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它已經進入到一個一真法界,無所見、無能見,沒有能所,就是一個本體了、絕對體,一真法界,那個就真實的如來,真實你見於如來。所以,那個華手經就講,如來不與是世間共諍,世間與我諍。有沒有?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如來不與世間共諍,那個如來不是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那個如來;那如來不跟世間,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間就是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間。祂不跟三世十方爭,世間與我爭,三世十方跟佛性本體在爭。這樣了解嘛?那這個佛性本體祂都不爭,只要你爭,祂就全部給你,所以祂就退了、退位,不見到祂了。所以我們就是了解,我們的佛性就是修養這麼好,不跟世間爭,不爭,只要你爭祂就不見。所以我們在凡塵要跟人家爭執,佛性就不見;那你佛性都不跟人家爭執,祂就呈現。所以我們要瞭解到說,這個都是很實際的我們在生活之中可以體會、可以應用,真正的你了解說,我們的佛性只有我們啟發祂,因為祂都不跟世間爭,那我們世間都要跟祂爭啊。我們最會爭的就是六根,六根是最會爭的,因為六根當家已經很久、已經習慣,這個叫既得利益,它不肯放捨,它既得利益,都是我在當家啊,怎麼你要出來跟我爭這個權柄,所以它不肯放。那不肯放的話,我們就了解到,我們六根在當家起惑造業,有取捨、有喜歡討厭;我們佛性在當家,佛性沒有喜歡討厭、沒有取捨,不造業。所以要給誰當家?(佛性)。假如說我們要給佛性當家,各位前賢,說的容易,你實際做你就會了解說,六根怎麼這麼強啊!眼睛要當家、耳朵要當家、鼻子要當家、嘴巴要當家、身體要當家、意念要當家,哪一個肯讓?哪一個肯讓佛性啊?你看喔,我們社會人士為什麼現在有那一種中廣體材,就是因為鼻跟當家啦,一聞到那個炸雞排,你聞到以後你不想吃還真的要克服耶。社會人士啦,我不是說我們素食者。

   後學昨天坐公路客運,看到那個統一超商,怎麼排了一大批人,排得很長,做什麼?(冰淇淋),對啦,在買冰淇淋,冬天耶,排了一堆很長,我說這個是在排什麼啊,原來是在買冰淇淋,他用那個…一個尖尖的裝,他要裝的時候速度不快,排的人很多,這麼多人,買到以後就坐在椅子上吃冰淇淋,現在好像蠻流行。你看到了,大概你也捨不得讓你的嘴巴閒著,有沒有嘴巴當家?你嘴巴不當家不會去排隊,對不對?就是想吃,想吃,嘴巴當家。那我說炸雞排是鼻子當家,你聞到氣味了不買很難過,所以吃了以後,後學都講,那個外國進來的炸雞排它都是注生長激素,它整個貨櫃送到我們台灣來,那(炸雞排)整個裡面生長激素都還在,還在它的體內,結果就賣給我們吃,我們吃了以後在我們體內生長,生長激素讓我們一直在體內生長,各位在南部比較少看到,你在北部那一種一個人要坐兩個位置的人非常多,你看到他心臟負擔都很常大,看到那個體材真的很難過耶,你勸他說吃少一點。我們坐高鐵下來,坐在我們旁邊一個男士、先生啦,真的是很壯碩,然後從台北坐下,他是坐到台中下車,他一路一直吃,非常多樣,一個吃完換一個,一個吃完換一個,然後我就想說,這個不胖也難,一直吃哪會不胖,都一直吃,是很多樣,吃一個再換一個,吃一個再換一個,我們旁邊看得還好,肚子不餓,我們都會被他引誘,好像他吃什麼吃什麼都會被他引誘,就還好,我們坐高鐵就吃中餐,已經就習慣了喔,就不會被旁邊影響。

   所以我們就了解說,要我們佛性出來當家,還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們沒有認識、沒有那個很正確的見解,真的佛性沒辦法出來當家。所以一定要研究真裡,你透徹的知道真理,你知道真理了以後,那個真理它會促成你行動,你只要透徹知道真理,它就會督促你做、做、做,那你不做都不行,那你真的開始做,就是佛性當家,做、做,給佛性當家。六根要當家你都跟它講理由,說不行啦,那個你喜歡看的喔,那個無常變化,很快就變化;你喜歡聽的也一樣,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就不流行了;你喜歡吃的那個都不營養,會傷害到我們肝臟,炸的嘛、油炸,那你喜歡吃的就是我們體內會超出負荷,那你跟你六根講理,六根它會慢慢接受、降伏,就不爭了,不爭的時候就是你佛性當家,佛性當家一口氣不來,整個空間都是我們佛性的道路,所以條條大路都通理天,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在凡塵一定就是要啟發佛性當家,這個是非常重要,不然我們現在六根當家,一定有喜歡討厭,一定有取捨,一定有行為,那造了業一定要受果報,我們佛性哪能夠自由自在,一口氣不來什麼人在當家,我們的業力當家,它推你到什麼地方去,你沒有拒絕的餘地,你一定要服從,推你到哪裡你就到哪裡,到哪裡現相你就是要現相,不能說,不!我不要去那個地方太苦了。那個時候沒有自由,那我們就是現在有人身體的時候,有自由,你可以選擇不給六根當家,六根所喜歡的不合理,全部都拒絕,你看這個要培養都久的時間才能夠真的呈現,一定就是不要自我放棄啦,要督促自己。所以智者,知也。這個知就是要知道我們整個真理世界、真理的狀態,所以凡塵所有的一切都是無常變化,要知道無常變化,不要被它迷惑,被它迷惑了,因為迷惑了我們就會造業,因為造業就要受苦,這個是一定,它不會改變,所以我們不要迷惑,也不要造業,就不會受苦,就可以自我解脫,已經解脫了,都沒有煩惱,所以我們了解到,煩惱是我們自造(自己造出來的),然後煩惱業就是不理想,要受苦,那我們不煩惱不造業。所以智者,知也。

智人,有智慧的人。知有佛道可修,這個是最理想。有智慧的人知道可以成佛、知道可以成道,有佛有道,可以修,可以到達,這個就是有智慧。

   所以我們在凡塵時間都不多,不過百年而已啦,很快一轉眼,後學都想,七十一歲了,才記得二十幾歲啊,都已經到七十一了,還可以再一個七十一嗎?妄想。所以我們看看凡塵,只要到了年歲,所有器官都退化,行為就很遲緩,所以我們看人家在走路手也一直斗、腳也一直斗,然後要上下車都很慢,那個司機很無奈,要等他上下車都很慢,那現在有司機都修養比較好會慢慢等,想說以後自己也會老,那現在善待人的話,以後人家會善待他,所以最近看到的都很理想,司機看到眼睛弱視,看不太見,他竟然會先下車去引導他下車,然後他下車以後再上來開車,看到都很溫暖,看到司機這樣都很溫暖。

   所以我們了解說,凡塵就是無常變化,然後知道有佛道可以修,知有聖教可學,可以成聖成賢,聖賢,我們可以到達聖賢那個程度,知道有聖賢可以學。知有明師可求,知道有明師可求。我們都求道了,我們跟我們活佛老師都一起,所以我們這個班是我們活佛老師開的,當時跟各位約束都只有三年,對不對?三年一到了,老師說這個是初級班,接著要走入中級班,所以我們有三年。今年九月二十六日就五年了,很快喔,一轉眼,那後學都講我們金剛經講完,講維摩詰經,那維摩詰經在後學講經說法裡面,是覺得它最難講,因為它的程度很高,可是我們既然承諾了就要說,然後我們維摩詰經講完了,還有時間的話,我們講涅槃經,涅槃經不是說講了就涅槃啦,那個是說我們真正的知道修道的過程,我們真正的知道那個修道最高是什麼情況、什麼樣子、什麼程度,我們都知道以後,對真理的了解真的就透徹,然後我們往後再聽到有別人說,我們已經心裡面有底,就是知道怎麼修是正確、知道怎麼修是到達最究竟、最高的法門,那中間的經過是要怎麼樣經過,就不會再被人家迷惑,不然有一些他一修到有證驗的時候,他就會引誘你去跟他一起修,然後要收費,說他那個很難得啊,一切所沒有的,然後我們有時候不瞭解,不瞭解以後我們會盲從。像說有一個團體,他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沒有說一個字,全部留著要給我說,我們聽了會怎麼樣?我們就會說他不瞭解真理啦。因為釋迦牟尼佛站在一個沒有能說的我相,沒有所說的法相,那個已經就是一真法界,講的就是已經進入佛性本體。所以祂沒有能說的我、沒有所說的法,那假如說你要留給我說,那你有沒有能說的我?有沒有所說的法?那你有能修、有所修,是不是生滅。那佛就講,我示現在凡塵不教眾生生滅法,因為生滅就是六道輪迴,我要教眾生是脫離苦海,不教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你了解真理了,人家講的不合理的時候,你就會說他不知道真理。不然我們附和、盲從,明明不對了,我們還一直擁護,看到真的是會掉眼淚。就像我們凡塵迎媽祖,我們不是說迎媽祖不好,只是說它的層次不高,可是你看我們很瘋狂耶,三十萬人,去參加那個活動,三十萬人耶,各位前賢,三十萬人來研究性理心法,我們這個地方坐不下耶,對不對?那你來研究這個可以成道、可以成佛。你去參加那個可以成道、成佛嗎?你就知道那個沒辦法啦!那個從你想的說:我來參加這個活動,不想成道也不想成佛,根本就沒有那個希望。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你透徹認識真理的重要,你只要認識真理了,它永遠都不會變,再怎麼久都是真理,會變的就不是真理。那你追求到了一真法界、追求到了實相,追求到如、到如就是一真法界,一如一切如,進入如裡面,沒有分別。所以我們瞭解說,走入一個修到最高的程度,就是如。如是我聞的如,你看我們之前不是都拿如是我聞來看嘛!就是那個如,如就是本體,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看喔,我們本體以後,我們把它用文字就講如來藏,如來含藏萬相萬事,如來藏,如來含藏所有凡塵的萬相、所有凡塵的萬事,都在如來含藏之中,就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之中,你看我們佛性有多麼的廣泛、多麼的大。可是我們現在都把祂侷限在我們身體裡面,又是那麼小,沒有把祂發揮,所以我們研究就是要把祂發揮,讓祂整個都呈現,那整個都呈現的時候,耶,我們大用、佛性的的大用就會有,那開始你只要努力的做,祂具備五眼六通,那是佛性的功能、自然有,不是我們要去追求神通,不是,祂自然具備、自然有,佛性自然有。那為什麼我們現在沒有?因為我們現在所追求的不是這個方向,我們都追求凡塵的名利成就,那你追求凡塵的名利成就,佛性的功能作用怎麼會出來,出不來啊!那你假如說全部都是縮回來追求我們佛性的發展,你就會瞭解說,喔,原來佛性有這麼奧妙。第一個你的第六感特別敏銳,你今天會遇到什麼人有什麼事,你早上起床以後,你就會了了分明,那個就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很敏銳會知道。當然我們不去改變它啦,它都會呈現,你改變它也改變不了,因為我們要改變便有為法,那個佛性呈現它是無為,無所作為,它不允許你加入你有所作為在裡面,都是無為法,那我們要讓我們整個佛性的無為法都呈現,那呈現的時候我們就有,自然有五眼六通,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都具備,就在我們佛性功能作用。

那今天操持講師特別交代,有很多問題要問,要後學留十五分鐘,那剛好現在只有剩下十五分鐘,所以我們這個就等待下個禮拜再說。

 大約剩下15分左右提問問題

劉講師這邊八個問題,

  :不可以暴殄天物,但是米長蟲該如何處理?

:我們就是了解天生萬物以養人,我們當然是不要暴殄天物,上天給我們東西我們好好的用,那假如說米已經長蟲不適合我們人吃的話,我們可以把這一些東西給下等動物吃,讓牠能夠延續生命,就像我們現在都會區的一些餿水,就是吃不完的一些東西就全部都蒐集,那餿水的時候它就提煉一些就變成肥料,所以就變成可以好好利用,那個都是不暴殄天物,就是把東西好好用就是已經有功德,我們就是要會怎麼樣利用,這東西既然人都不適合吃了!我看看這個東西要給什麼樣的動物來吃,有一些動物牠需要,牠雖然說長蟲發芽了牠一樣喜歡吃啦!所以我們一樣不暴殄天物,可以給下等動物吃。

    :飯碗不小心摔破,飯灑了一地應該要如何處理比較恰當?

:那個飯已經摔在地下我們再吃不適合,就拿到餿水桶你可以讓豬吃,或是讓一些現在企業家有把那個餿水提煉成有機肥料,飯可以另外處理,那一些破碎的那一些磁器掃在垃圾桶就好了,因為它已經破掉了不能再用了!就把它當垃圾就好了。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漚滅空本無。漚滅空本無,是比喻空的大海的小泡泡消失,虛空本來是就沒有,這樣解釋似乎不太對,佛性遍滿虛空,所以虛空是存在的,為什麼將佛性比喻為大海,虛空是海中的小泡泡,既然佛性遍滿虛空,為什麼佛性比較大,虛空比較小?

:因為我們這個觀念後學再講的時候,就知道很難接受啦!可是這個是文殊菩薩講,後學看到的時候就講說,喔文殊菩薩把我們所有世界的來源,怎麼樣來祂都交代,就是因為我們迷,我們迷了!我們迷了以後才產生虛空,因為有虛空才有世界,因為有世界才有眾生,因為有眾生才造業,所以就變成世界、眾生、業果三個一直綿延不絕,一直再輪迴。

    所以文殊菩薩講,就是因為我們凡塵的虛空才有我們整個地球,那假如說沒有,沒有這個虛空的話,我們的山河大地不會呈現,沒有山河大地我們眾生沒有地方生活,也不會呈現在凡塵,那沒有眾生我們不會造業,也沒有業果,所以世界、眾生跟業果都是因為迷、妄然後才產生,沒有迷跟沒有妄,假如說我們都在真,都在真之中就沒有虛空,沒有虛空,我們佛性我們每一個都是在本際,就是我們佛性的本位,都沒有地方讓你呈現,所以因為我們迷了我們妄,不真了,迷跟妄,然後才產生虛空,因為有虛空了然後才有山河大地、世界,有世界了才有眾生,有眾生了才有業果。

    所以我們了解,我們了解說整個我們佛性是非常大,大到整個宇宙虛空,不只有太陽系,祂是超越整個宇宙虛空,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非常的廣泛,我們佛性非常廣泛,可是現在因為我們有起心動念,那起心動念我們要知道念就是業,起心動念的念就是業,雖然說這個業是很小,可是畢竟已經有了,假如說我們不起心動念,我們不會落入凡塵,不落入凡塵我們不會愈來愈造,業越多,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到凡塵來的原因,不是說像我們老母訓子十誡所說,我們在三山坡  老母把我們仙衣仙鞋都收回去,把我們趕到凡塵來,然後現在大開普渡一直哭著要我們要回去,我們眾生都在問,我們道親前賢再問,為什麼那個時候把我們趕下來?現在要我們回去,意思說多此一舉啦!

   你不要趕下來就好了嘛!那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假如說你不起心動念你沒有業,沒有人可以趕你下來,那我們已經起心動念有業,那有業這個業它一定要有果報,所以我們了解說你起心動念了以後,然後一念無明就是無明,然後生三細就是有業相,業相既然有了就轉相,就把我們般若妙智慧轉過來要看,看什麼?業力,起心動念的業力我要看它是什麼樣子,我們要了解說業沒有形相,我們的業沒有形相,所以你一直要看,你看不到真正的業,可是你這樣瞪目發勞,瞪目發勞就是把整個虛空之間,它都已經迷幻,迷幻成了以後就變成四大假合,所以就真的山河大地呈現,那我們就了解從這個說法裡面就說本來沒有,沒有山河大地就是因為我們一念妄動然後才產生山河大地,所以山河大地的來源就是迷、妄,迷跟妄才有山河大地,因為有山河大地我們眾生的業有地方呈現現相,所以就來了,來了以後本來是很少的業,所以那個我們開始啊!元會的起頭那個眾生的善,都很具備,沒有惡,可是我們一代一代不如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我們本來只有少少的業,很快就還清了啦!可是我們接著生活很快又造了很多啦!

    比如說我們只有欠一百塊來還一百塊就要回去,結果我們在凡塵一生活了一百塊就,變成一萬塊已經欠一萬塊啦!這一下來還越還欠債越多啦!欠到現在已經多得不得了,賴皮不要還了,太多了不要還了,這個我們要了解到由不得你不還啦!你說不還不可以,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這個所有沒有說哪一個在操作,沒有,是我們自己的業力形成,那我們自己造了業自己要受苦,所以我們在凡塵這個時候我們不可能以往沒有造業啦!一定都有。

   我們現在努力的修道,我們只要走入,假如說你每天都是覺,那你就沒有緣啦!因啊!以往所造的因,它就在虛空之中,它遇不到緣成不了現相,你就不用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說我們現在的修持就很重要,你現在的心整個都是空,空的話就是沒有緣啦!因是有可是沒有緣,因緣不會合,就像那個種子你把它放在倉庫,它不會發芽,可是你拿來埋在土中,又有太陽,又有水,它就發芽了!所以我們現在的修持,為什麼佛經裡面會講說:我們所有的業障消滅?就是因為你全部走入真空世界啦!你真空妙有就是佛性本體,你那些因你再做得怎麼大的因它找不到緣不會現相,所以真的就沒了啦!可是只要你走回頭路,又起心動念又動凡塵心,那個因它就來了啦!它在它就來了,只要你都不起,你都是真空妙有那個因,它不會來,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我們可以改變的,凡塵所以一切都不定,不固定啦!所以我們人可以修成佛成道,我們人可以落入三惡道都是我們人自己做的,自己選擇你要走什麼樣的道路?這個就是很重要,我們日常生活你保持覺,你都在覺之中那個因它沒辦法來,你就不用去接受果報各位這樣了解意思嗎?

   不是說固定的啦!哎唷我都跟他有緣,我就要當他的太太,那是自己要的不要講,所以就是要了解凡塵不定,一切都不定,假如說是凡塵都已經定,那我們修道沒用啊!你眾生就是眾生,佛就佛,已經固定了!不是啦!不定,所以不定我們修道才有效,我們可以回歸到本位,我們可以到三惡道,你選擇你要走哪一條道路,你自己自作然後自受,你現在整個像後學講,你把它都在那個覺之中,二十四個小時都覺,那保證你所有以往的業它不會來,它不會呈現,就怕我們凡塵心又起了!凡塵心起了那個叫緣啦!因已經有,了有緣,因緣會合我們就要去接受,因緣會合你不接受也不行,就是已經果報呈現。

   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雖然我們有那個長壽的因,那我們要有飲食的緣,因緣會合我們才能夠長壽,你有長壽的因可是你現在生活都不正常,那你雖然有長壽的因,它遇不到緣沒有辦法使你長壽,所以你變成夭壽,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緣很重要,你因有了那個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可是我們在緣我們可以改變,你在凡塵的生活你可以支配你往後的人生,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很重要,只要你都按照真理去行持,你再造怎麼大的業因,它都找不到緣呈現,所以已經消滅了!就是這個意思啦!都在我們自己心決定。

金剛經-11 大乘金剛經論三十九章云何四大?-第四十一章方便論。

第三十九章云何四大?

【四大論第三十九】

  文殊菩薩問佛。雲何是四大論。世尊曰。地有堅性。水有通性。火有炎性。風有動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體。所有皮肉筋骨。膠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潤一身。名水大。暖氣均融。溫和一身。名火大。動轉施為。運用一身。名風大。四大調和。一身安樂。四大不和。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四大?

   這個四大喔,各位前賢,我們就是要瞭解到,為什麼稱大?它就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在梵文叫摩訶,摩訶就大。大已經充塞到整個宇宙虛空。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我們身體的構造,水火風土這個四大,那四大整個宇宙虛空全部都充塞、都有這個四大。

世尊曰:地有堅性,這個水火風土,這個地屬於土,那個土就是地,有堅性。

水有通性,火有燄性,風有動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水火風土和合,借我們用,我們都要還給天地,所以各位就是要在四大和合借我們用的時候,好好的把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能夠修證、能夠使祂恢復到本來,本來很光明,可是我們落入凡塵,六道輪迴太久就沾了很多的塵垢,佛性裡面沒有脾氣毛病,可是我們現在可以說,我們都不敢否認自己有脾氣毛病,那貪嗔痴三毒以及慢(驕傲)、疑(懷疑),我們現在都具備,可是我們佛性裡面都沒有。所以在四大假合借我們用的時候,我們就朝這個方向努力,把佛性所沒有的把它去除掉,那佛性本來有的讓它回來,我們佛性有慈悲喜捨,這個四無量心。可是我們現在,雖然說不敢說沒有(慈悲喜捨),可是我們具備慈悲喜捨都不多啦。所以要回來,整個慈悲喜捨都回來。慈,就是予樂,給人家快樂就是慈。悲,就是拔苦,把眾生的苦把它拔掉,這樣就是悲,所以我們一成道以後,那個稱謂都稱大慈大悲,就是能給眾生喜樂,能把眾生的苦拔掉,所以叫大慈大悲。

   那後面兩個喜捨,那個喜,隨喜功德是無邊,可是我們在凡塵生活,可以說這個喜很缺欠。假如說我們看人家好的時候,我們會羨慕,那羨慕的背後就是忌妒,所以我們了解,我們那個隨喜的心沒有,都是忌妒,那這樣的話有損傷我們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就在生活之中,就能夠直接培養隨喜,看到人家好就像我們好一樣,不要忌妒不要排斥。那捨,我們就是瞭解,捨就是布施,我們能夠捨,這個捨錢財、捨我們所有、捨我們所認知的上乘佛法,都讓眾生能夠得。那這樣我們都具備慈悲喜捨,就可以培養我們整個佛性本體的光明,讓祂都恢復本來。

所以四大和合,方成一體,那麼所有皮肉筋骨,膠成一身,名:『地大』。所以這個皮肉筋骨就是土、地。

津涎尿血,滋潤一身,名:『水大』。暖氣均融,溫和一身,名:『火大』。

動轉施為,運用一身,名:『風大』。因大調和,一身安樂
所以我們了解,只要一大不調,百一病生,那四大不調,四百四病,有四百零四個病,所我們人生在凡塵生病是很平常、很正常的現象。所以我們要瞭解說,在我們精神方面我們能夠保持得很愉悅、很快樂那一種狀態,四大就很容易調合,水火風土都不會過多、過少。那只要一大出毛病,我們身體就不舒服。像我們上個禮拜說,我們素食久了,因為我們持齋蔬菜吃得多,比較會寒、身體比較寒冷。所在涅槃經佛就說,我們身體假如說太寒冷的話吃蜂蜜,蜂蜜可以治療我們身體的寒。所以有一些社會人士,他說蜂蜜很冷啊,你已經身體寒了,你再吃冷。我說那個佛說的啦。那後學本身就有食用,真的可以改善我們素食方面。那因為後學有一陣子都三餐全部只有吃菜,也沒吃飯、也沒吃麵,都吃菜,變得寒又加劇,寒又更厲害,那我們裡面寒,外面熱,只要你晚上睡覺蓋著棉被熱,那你身體就會產生癢,所以身體的毛病就呈現。結果後學因為在寫涅槃經就看到這一段,後學就去買蜂蜜,又很便宜啊,一小瓶140元,拿回來吃,吃了就馬上見效,就把那個寒能夠去掉,效果很顯著,所以後學就在講課之中把它講出來。假如說我們有熱病,身體都熱、發燒,那喝牛奶;那身體假如說有風病,這個吃酥油。佛在經典裡面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說了,現在我們都還可以用。

   所以四大調和,一身就安樂。我們四大不調,四百四病,四百零四個病。所以我們不病真的也是不容易,所以養生也是需要。可是養生我們要先把那個重要的主人翁(心性),要把心性先調好,只要我們心性能夠很健康,身體也大概隨著很健康,重點都是在心。我們現在了解說,生活在凡塵範圍都不寬廣,變成我們很容易憂鬱症的產生,就是我們的生活不寬廣、見解太狹隘,那我們可以推展我們的生活圈,能夠多跟整個大自然接近,能夠跟大自然接近,自然我們那一種憂鬱、精神方面會舒坦,就不容易憂鬱症呈現。那我們參與整個大社會之中,就是貢獻我們的心力,體力都還可以的時候,多幫助別人,自己心裡面很高興就可以剪除很多病痛。所以我們把窩在家裡的那一種情形,可以擴散,打到整個野外了,這樣對我們生活就很有幫助。

   那四大不和,便生病苦。就是我們四大不調和的話,就會有那個病苦產生,大部分是在講身體有形有相方面。可是我們要瞭解到,有形有相的身體是從無形無相指揮,所以我們無形無相才是重要,所以我們能夠明心見性、修心養性對我們身體幫助也是非常大。所以這個是講四大論,故名叫做四大。這個是第39章。

   那麼第四十章,孝順,孝順論。

 【孝順論第四十】

  文殊菩薩問佛。雲何是孝順。世尊曰。孝者慈也。順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傷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寶。敬順二親。不醉不亂。無愛無憎。勸令合家。同修福慧。內和外睦。上恭下敬。現在父母。心安體樂。過去父母。離苦升天。是名世間孝順男女。若是日殺三牲。奉親祀祖。皆與父母。加增罪業。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後同墮。父母冤親。相牽相連。成群作隊。同入輪回。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孝順?怎麼樣才算是孝順。

世尊曰:「孝者、慈也。順者,不逆正理也。不違逆正理。所以這個孝就是慈。那這邊我們大部分理解,從文字來說,慈都是長輩對下輩,講慈、慈愛。那晚輩對長輩,都是孝,所以孝慈。可是佛回答,那個慈,它就兼備,不管是長輩對晚輩,或是晚輩對待長輩,都是屬於慈。所以我們就是了解,那個慈,予樂,給人家快樂,晚輩給長輩快樂,長輩給晚輩快樂,這個很重要。只要是能達到給予快樂,這個就是慈。那我們能夠大慈,從佛性發揮、發揮大慈。

   那順著,就順著天理,不逆正理(正確的真理)。所以我們了解說,能夠順著天理、順著正理,這樣就連整個天都不違背、不違背天道。

有孝慈,不傷生而自活,所以就講到不傷生,我們假如說三餐吃飯,所佐餐的菜假如有生命之物的話,那已經就傷生了。所以我們講不傷生就是不吃有生命的生體。我們有時候瞭解說,社會要實現的話就蠻困難,因為大家都認為那個就是要給我們吃的。所以我們知道這個理已經是不合。因為他也是眾生,只是他因為累世做的不好,才轉世當畜牲,轉世比較下賤的動物,那一樣是眾生。所以我們不傷生,不傷害牠。不然我們吃那一些說要補身體,長輩都是說晚輩沒有吃葷的話不夠健康。我們要瞭解到那個都是觀念問題,因為我們都有吃生靈的東西,所以我們就一命還一命,要無盡止的來還債。就從我們這一生來算就可以,累世不要算。我們這一生還沒有求道、還沒有清口之前,我們吃了多少。各位有沒有算一算,我們吃了多少的生命,真的喔!無量無邊算不出來。那所有的眾生都是愛命,那我們把牠的命、把牠殺了、我們吃了,一命就要還一命啦。沒有那個說我很喜歡給你吃,有沒有這樣?都沒有啦。所以就是要瞭解到,一命還一命,那個是天理啦、上天的真理。所以我們了解,以往不知的時候,就吃了很多的生靈。那現在我們盡量的在還有生之年、還有能力之下,我們盡量的不結惡緣,然後盡量的還債,勸眾生都能夠素食。只要勸一位眾生素食,他真的能夠清口了,就可以斷了他殺生靈的機會,所以就建立無邊的功德。那我們這一種贖罪的心情來行持效果會更顯著。所以我們了解,以往已經過了,可是往後我們可以掌握,那往後我不跟下等眾生結惡緣,絕對不吃牠的身體。然後我們又勸很多的眾生又能夠清口、又能夠使整個、我們大的環境能夠清淨,這樣叫敬佛國土,清淨整個國土,國主之中最理想就是不殺、不聞殺,連聽到殺的聲音都沒有,是一個很理想的佛的國度,清淨國土。

   所以我們了解在我們生活之中,我們就可以實現,真的可以整個國土都很清淨,都很莊嚴,莊嚴佛土。佛就是心,土就是地。佛土就是心地。所以我們的心地只要是進入佛世界,那所呈現的整個都是祥和,沒有暴戾之氣。那我們了解說災難之來,都是暴戾之氣所形成,那只要是祥和,那暴戾之氣就消失,那消失災難就消彌,沒有災難。所以住在北部今天清晨,四點多的時候地震,各位有感受到地震嗎?(沒有)。真的有也在睡覺,讓它去搖。所以我們都不知不覺,那假如說又太大的話,像那個幾級大地震921,不是有兩千三百個人死亡,無數的房子倒塌,對不對?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後學都說那個時候,兩千三百個眾生死亡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依賴大地、不要依賴房子,他因為依賴大地,大地震;依賴房子被房子壓死。所以各位前賢,我們要依賴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真心佛性不會生不會死,永遠都在,只怕我們沒有使祂恢復光明,走入六道輪迴。那假如說我們能夠使祂光明,祂可以回到本位,那回到本位我們每一個都是佛、都是菩薩。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之所以沒有作佛,就是我們不願意,各位願不願意啊?(願意)。所以願意作佛的話就要做佛的事情,佛就是慈悲喜捨。我們想想看我們有沒有慈悲喜捨?我們想想看我們有沒有佛的行為、做法?有沒有?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都斤斤計較,佛會斤斤計較嗎?不會。那我們為什麼會咧?那個就是我們習性啦、習慣性。習慣性你不計較就很難過,就看不順眼。

   所以我們修道就是要跟自己作對,什麼事你都看得順眼。不合理的是你也看得很順眼,是不是很難做?就是很難做。可是修道就是要這樣,當你能夠把那個很不合理的,你都看得順眼,那你遇到你也不會有什麼特別難過的地方,所以就已經到達佛菩薩沒有分別心的狀態。所以因為佛菩薩沒有分別心,所有凡塵都是一體,所以已經到達這個狀態,成佛了。那我們眾生分別心很濃厚、很會分別、斤斤計較,所以我們當眾生。所以我們要知道它差別在哪裡,我們才有努力的方向。喔,差別在分別心。

   各位前賢,分別心從哪裡出來?從我們內心出來啦。那我們內心怎麼會產生分別心?從我們的累世累積的經驗而來,你沒有分別的話,你要吃虧啦。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我們就是由以往的生活經驗,累積下來的分別,就是要自私自利。甚至於拿古時候人說的,人不自私天誅地滅。喔,說的這麼名正言順。所以我們要瞭解到,你把它解說另一個角度,我們假如說不修正成佛的話,天誅地滅,是不是不一樣?就是你要努力修、你很自私的努力修,要成佛。成佛做什麼?渡化眾生。所以這個自私是被允許的。就怕我們不自私、怕我們不成佛。不成佛你渡不了眾生。所以我們要知道,要使眾生都能夠成佛、都能夠成道。

   所以後學都說,只要你聽我的課,你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你沒有成佛,我再來陪你。不是說了很多次嗎?都一再的說。為什麼我有這個勇氣?台北的道親前賢都說,唉呦,你的身體又這麼坎坷,時常都在生病,怎麼又發這個愿,凡塵不好啦,不要來了啦。我說身體不好都是短暫,佛性沒有不好。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佛性都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所以我們要啟發我們的佛性,我已經能夠把常住真心都呈現。那已經有常住真心,很快樂。那常樂,那個我就是佛。那常樂我,淨,清淨。常樂我淨都在日常生活之中呈現,那常樂我淨就是佛的果報,那已經都呈現了,都在日常生活之中,我怎麼不敢來啊。所以是很樂意,可是你要努力修啊,只要你還沒有成道成佛,我來陪你,來陪你修道,就是一諾千金。絕對兌現。所以一定你來修。所以我在教人我說的,全部都是要人家成道成佛,沒有別的啦,就是要你成道成佛,就是要這樣。那我們成道成佛不困難,各位都聽了這麼久,今年第五年了,各位前賢一轉眼第五年了,很快喔。老師開始還跟我們約束三年,三年到的時候,竟然跟我們說這個是初級班,我們現在進入中級班,又三年。各位三年都一直忍耐要辦大型活動,都因為老師的約束都沒有辦。那現在又要三年,所以我們了解到,那個已經四年多的薰習絕對沒有白費,所以我們真理聽得進去。所以你拉一個凡塵人士來聽,他坐不住啦。唉呦,這個在講什麼,我完全不懂,這個浪費時間,所以他坐不住啦。所以我們要瞭解到,雖然大開佛門,可是假如說無緣,佛都不渡咧,佛不渡無緣之人。所以我們要有沒有緣,我們自己決定。這個祖先有德使我們求道了,我們又來研究性理心法,這個是最上乘的。

   所以我們在上一堂課,這個七法財跟七寶有什麼分別?我說七寶是我們身體要用。七法財是佛性要用。可是好像說少了一個,就是那個捨。聞、信、戒、定、精進、捨、慚愧,七法財,這個是我們佛性要用。所以我們要瞭解到,為什麼後學把聞擺在第一個,因為你能夠聽到上乘佛法,你才知道怎麼修可以成佛成道。那你假如說沒有得到這個法,我們活佛老師都一直強調,修道貴在心法,貴重就是心法。你沒有心法,你沒有辦法修證成道成佛。

   所以心法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心要走的一個方向。所以我們從日常的生滅心,生滅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它不是別的、不是我們的仇人,所以你不要把它看的、它很惡劣,不會,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可是我們追是追本體,那本體、佛性本體祂永遠不變。可是作用只有呈現一次,它就消失了。所以我們要了解,日常所用是功能作用,我們追是追佛性本體,讓我們能夠很透徹知道,我們在凡塵努力的方向,要怎麼樣努力、怎麼樣可以成佛、怎麼樣可以成道。那後學又一直強調,歷代的這一些修證者、成道成佛者,都從心性修成,從明心見性修成佛道,從來沒有從事、相,事情跟形相修成道的,沒有。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心性下手,從心性努力,完全透徹的了解性理心法,透徹的明心見性。所以各位前賢,明心見性不是成佛,而是修道的開始。我們修道就是修心性,心性不知道怎麼修,所以一定要了解。凡塵用的心,生滅心,我們要用應付凡塵事。然後修道的心要用真心,要用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來修,祂才會成道。那我們找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那我們就可以在心裡面篤定的,可以成佛、可以成道,因為成佛成道就是常住真心,常住真心成佛的。我們的生滅心那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它成不了佛。所以一定要找到。那後學跟各位講,常住真心要找祂不困難,只要你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你的常住真心就呈現,不困難。而且我們很多人也都能夠體驗到。

   那我們上個禮拜就一直講,萬緣放下不容易做,就是因為我們對萬緣的內容不太熟悉。所以我們就從根源講,上個禮拜聽了有沒有比較了解了?沒有啊,惦惦耶(台語)。從我們的六根面對六塵,然後產生六識。六根是因,六塵是緣,因緣會合,已經會合了,因緣合和然後產生我們六識。那個六識就是從因緣合和所產生,六識就是我們的心、生滅心、認識的心,它會變化。因為六根、六塵也一樣都會變化,所以它不是常住、會變化,那我們知道它會變化就可以。我們還在凡塵生活要應用。所以我們了解我們在追求真理方面,先要把它分清,有那個凡俗的俗諦,有出世法的第一義諦。所以第一義就是一真法界,它完全都沒有分別。所有的一切都歸入一真法界。可是我們在凡塵的生活就有很多的需要我們去分別,所以那個是我們的佛性功能作用,那我們知道它是功能作用,就不會住相,那不住相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我們不造業、就不受苦,解脫了。所以這個解脫是我們自己努力,只要不住相、離相,那我們研究金剛經裡面就明確記載,若離諸相,則名諸佛。所以離相就是佛。那我們為什麼沒辦法離相,就是把相當成真實,所以才會住相。那了解說相都是因緣合和、因緣聚會才呈現,因緣消失就沒了。所以瞭解說,只要是因緣合和,當下都是空。那我們已經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所以萬法皆空,那我們後面還要加一句,空性即是佛性。所以萬法皆空的那個空,我們就要瞭解說,它是實相,萬法都是假相,皆空了以後,進入實相。那實相就是第一義諦。

   所以我們了解說,凡塵所用的都是假,可是我們進入到實相的時候,一切都是真、不假、都不會變化,所以就是實相。那我們所追的就是追實相,只要我們能夠追實相,就能夠脫離凡塵的諸有,就是所有的有。那我們了解說,三界叫三有,詳細分的話叫25有,25有就是三界。那為什麼稱呼叫有咧?就是有因有果,就是已經在凡塵在流轉,有因有果。那我們修道就是要走入無、空,就是沒有、一切都沒有、一無所有。我們一無所有了就是走入實相。那走入實相就不變化,那我們不變化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祂才不變化。那只要有現相,它都會變,它都是虛相、假相、幻相,那我們被這一些虛相、假相、幻相迷惑,我們被它迷惑了,所以我們才起惑造業,由這個迷惑才造業,那因業就受苦,就要接受那個苦報。那假如說我們都知道,所有一切都是空的,全部都是空,都沒有實際的事。那假如說都知道,我們就不住相。

   所以我們研究真理就是要了解,它怎麼形成,怎麼來的,就是我們不瞭解真理來的。那了解真理以後,這一些要使我們產生行動的因消失。我們在凡塵很容易跟人家爭執,那爭執的原因就是要了解,因為有我相,所以才爭執。假如說我都不存在,四大假合是天地的東西,天地的物質那個不是我,這個時候我們還跟不跟人家爭執?已經都不會,那都是假的,全部讓給你好了,都不真、都是假,再怎麼爭到最後都是不可得,所以我們在凡塵很喜歡跟人家爭。我們要知道喔,你在現相爭贏了,你失掉很多東西。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得失在我們一念之間,那我們所得的現相,失掉無形的佛性。我們得到,喔!好像表面很風光,失掉了浩然正氣。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之所以在天地之間頂立,就是頭頂天腳立地,就是要了解到,我們靠的就是浩然正氣,沒有浩然正氣我們跟禽獸沒有兩樣,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人在凡塵就是要有浩然正氣。那浩然正氣的由來就是由你的認知,你認識了、你知道了,你去做,從來都不占人便宜,而且幫助人,你的浩然正氣才有、才會跟著你。所以後學都一直講,我們現在因為人煙稠密,人住的很密,所以魑魅魍魎,我們老一輩的說魔醒跟魔呵(台語),現在年輕人大概都比較不知道。因為我們人這麼多它都不現相,不呈現給我們看。那只要是人煙稀少,它就會讓你知道有它的存在。那魑魅魍魎跟人沒有冤仇,所以當它來作弄我們人的時候,是它玩弄我們啦,那為什麼它會玩弄?就是因為第一個沒有浩然正氣;第二個沒有善根;第三個就等於他一點善心都沒有;第四個他佛性黑暗。所以魑魅魍魎就會跟他開玩笑,我們是受不了魑魅魍魎的玩笑,我們受不了。它假如說揍我們一拳,是沒有形相,可是我們已經受傷了,趕快找醫院,你檢查的數據,醫生說你沒有病,各項都很正常,可是你跟醫生說我很難過,醫生找不到你難過的原因在哪裡。可是你研究真理你就知道,你的原因就是被魑魅魍魎揍了一拳,就是這樣,那個醫生找不出來,可是我們可以很清晰明顯的知道,就是因為本身太自私、自利、沒有浩然正氣,佛性沒有光,沒有累積那個善,魑魅魍魎才會找上身來。

   我們甚至於會喪命,後學都講過好幾次,那個觀音瀑布跟天元佛院後山逃兵死亡的消失。那個都是被魑魅魍魎作弄。那魑魅魍魎並沒有跟他們冤仇啊。那他們怎麼會死亡?就是他們本身的因果太惡劣,所以沒辦法又生得出來。所以我們瞭解說,人在凡塵就是一口氣,你這個一口氣不來撒手西歸。真的能夠西歸嗎?你到那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那麼好的啦,要修才會到。我們不修,看看那個凡塵死亡的,都會想接引極樂世界。既然死亡都可以接引極樂世界,那我們在凡塵都不用修,等待死就好了,被祂接往極樂世界,或者你喜歡到琉璃世界。各位要瞭解說,那個都不是這麼簡單,是你要修才能夠到達。

   我們在凡塵不管怎麼樣的過生活,一天都是24個小時,它都不增不減,給我們人利用,你要朝哪個方向去努力,你的時間要用在哪個方向你自己決定,往後你要到什麼地方你自己決定。所以我們在凡塵的時候就要瞭解說,人身難得,現在都有人身了;大道難逢,我們遇到上天大開普渡;明師難遇,我們也遇了。我們都得到三寶了,對不對?在求道的當下,說這個道非常殊勝,可是我們就缺少研究殊勝在哪裡。假如說求道就能夠走入明心見性,真的我們給社會的評價就完全不一樣。我們就是要瞭解到,現在整個社會對我們的評價是很低的,人家一聽到都搖頭,因為我們表現不如理想,所以引不起社會共鳴。

   所以我們就是要檢討。這麼殊勝的道怎麼會這個現象,就是我們表現的不好。這個所有修證的仙佛菩薩都打幫助道,已經都下凡了,要來幫助我們修道,可是我們看一看哪一個真的努力在修道?在我們腦海之中算得出來嗎?幾個努力在修道,公認的,喔!他很努力在修道。可以說都是了了可數,很少。那為什麼會這樣,就是還沒有引起共識。是要知道說,我們要形成一個大的共識,就是要非常多的人,全部都實現。你去做了,自然而然很多人就會從你的行為去效法,這樣的話才有辦法推展開來。那我們都沒有啊,雖然說已經能夠研究性理心法,能夠明心見性。可是我們都侷限在很狹隘的生活圈裡面,自我感到滿意。滿不滿意啊?可能是不錯啦,可是還不滿意,所以才回答的不出來。我們要真的把它推廣,你看活佛老師來借竅的時候,不是一直在推廣大家要研究真理嘛,有沒有?要我們都明心見性。仙佛菩薩費盡心血,我們眾生都是懶骨頭,懶惰的骨頭,講著諄諄聽者藐藐,都沒有把他聽進去。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佳期難逢,這麼好的時機很難能夠遇到,我們遇到了好好把握,雖然說我們求了道,地府抽丁,天榜掛號。

   可是各位前賢,那個才萬八,一萬零八百年,那我們的佛性千千萬萬年,億萬年,祂不會滅的都在啊。你看南極老仙翁來借竅都講,自我們成道以來天地已經混沌七次,就是七個元會。各位前賢,我們看到幾個元會,阿,一個也沒有。所以就表示我們還沉淪在六道輪迴。那我們現在做人還很殊勝喔,假如說我們落入三惡道、假如說我們道無間地獄,那個受苦真的是沒辦法說。所以我們要惜福、知福,知道這個福,然後要惜福,然後趕快創造福,能夠使自己成就,不困難啊,只要你把脾氣毛病改掉,只要你把貪嗔癡慢疑都去掉,這樣就好,要求多不多?不多喔,想不想做?都不想做啊?沒有回答就是不敢承諾。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這個關係到我們九玄七祖,我們的祖先因為我們努力修了,他都沾光,他都能夠在天堂享福。那我們都不修,祖先都蒙羞,頭都抬不起來。所以要了解到,我們是關係到我們的祖先,因為我們到凡塵來,就是跟我們的祖先有結緣、有緣份,所以祖先有德,我們自己有修,才能夠得道修道,才能夠修道。這麼殊勝我們怎麼不好好努力咧,況且一年一年,後學還記得九月二十六才開始講,都第五年了,一轉眼,時間真的不留人。

   假如說我們五年前,後學開始講,然後就開始修,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不是第一堂課就講了嗎,對不對?就開始做,你看現在功夫已經多深了。所以我們要知道,真正的我們修功夫,不是要時間很久,你只要,各位前賢,你只要保持覺,你不做萬緣放下,做一個覺,你時時刻刻都覺,就好了,保證你一個禮拜,你就會覺得你人不一樣,覺,覺,覺就是佛。那我們都時常不覺,不覺就是無明,那我們時時都無明比那個佛的時間還久,那怎麼成佛。所以就是保持覺。你現在心想什麼,你現在身做什麼,你都覺,這樣就好了。夠不夠簡單?簡不簡單?你做一個禮拜看看,等到我下個禮拜來講課的時候,你就可以發表心得。你就可以說我這七天做覺有什麼功效,沒有要求多啦,覺。不是叫你不要吃飯、不要睡覺。吃飯一樣吃飯,我們現在咀嚼,我現在要吞下去,容不容易?很容易對不對?我現在要睡覺了,我要睡覺了。都知道自己的心,都知道自己的身,心身都知道,叫覺。這樣保持覺,你就是佛了。容不容易?可是我們都時時不覺,各位就可以了解,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我們有二十三個小時又五十九分不覺,不覺就是無明,無明會造業,造了業誰受苦,我們自己耶。所以我們保持覺,很容易,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還八個字。覺才一個字而已。你看愈來愈簡單了,覺,就好了。往後你遇到,覺了沒有?你遇到人就問他,覺了沒有?容不容易?很容易喔!我們修道就是要快樂,容易,很容易做,很容易達到,那效果又很顯著,跟凡塵完全不一樣。很快你就賺了幾千萬,那個刮刮樂幾億比不上你這個覺,對不對?他刮到幾億、幾十億、幾百億保證他的命很快就沒了,那你這個覺成佛了,那完全比的上千億啦,比千億還來的價值。所以覺,覺就好了。

   我們要了解說,凡塵八萬四千法門,對治我們八萬四千煩惱,沒有煩惱就不用法來修,煩惱都沒了。煩惱怎麼來,是我的心生的啊!怎麼那麼聰明生出煩惱來煩惱,我們眾生就是這樣啊!你不生煩惱的話就是你癡呆。那我們生煩惱聰不聰明?聰不聰明?不聰明的不會,不聰明哪會生出煩惱來煩惱。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凡塵的觀點是凡俗的角度,它不一定正確。那我們走入佛性,那個是實相,實相沒有形相,可是了了分明,我們了了分明佛性的覺,那個就是實相。那我們已經走入實相,就是一真法界,什麼都是真,就不用分別,那不用分別,你已經到佛的境界。所以我們要知道,凡塵的修持是看在我們的心、我們的認識,我們認知的程度是到哪裡了,那我們知道我們世間眾生那個念都是邪念,不正確,不合道。所以你用那個念來生活當然造了很多業,要受很多苦,這樣都一直在六道輪迴,沒有脫離的時候。所以我們要趕快清醒,不要讓這個六道輪迴一直連續,所以時時刻刻生活都是覺,覺就好,就成道、成佛了。很容易,同不同意啊?(同意),很容易。

   所以孝順,這個覺,孝順,能夠覺,各位前賢,能夠覺,我們就真的能夠孝順,真的孝、真的順。不傷生而自活,不傷害生命又我們能夠生活的下來,不是說我們不吃葷的東西就活不了,不會啦,一樣活得很快樂。說所有下等動物都是要給我們人吃,我們知道老虎、獅子吃不吃人?(),那我們要不要給牠吃?(不要),我們不願意。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不是天生的,天生下等動物給人吃,那我們天生的人給老虎吃,我們不同意!為什麼?可以拿槍把牠打死啊,所以你看我們都拿刀把下等動物殺死,殘不殘忍?這個天地不會做事情,它會做的事使萬物生生不息,所以天地的大德叫做生,那我們殺生就是最殘忍。所以只要到過年過節,不管你天氣的預報是怎麼樣的好,到時候都是黑漆漆、陰慘慘的。   

   那今年怎麼會天氣這麼好。那後學分析原因,現在的生活改變,以往都是家家戶戶在殺生,現在說那個自己去做的話,很辛苦,所以現在都外叫,外面叫來就吃了。對不對?那外面叫的那一些,他們去處理的,那個平常生活之中他們就那樣處理,他們就已經在平常就是那個樣子,所以今年就沒有大家在殺生,所以那個天的整個愁雲慘霧就不見。所以後學是從後天寺廟,那個年輕的時候,就觀察這個現象,絕對錯不了。只要是大家殺生的時候,一定都是愁雲慘霧,一定都是這樣,上天不忍心啊,怎麼大家都在殺生。那現在改變生活型態,所以愁雲慘霧不見了。所以我們要體會,上天就是不要我們殺生,要使它能夠生生不息、欣欣向榮,都是要這個樣子。我們要順應著自然,自然的現象就是這樣,都是整個能夠欣欣向榮。

不起私而背公,就是不起私心,然後違背公理。所以不起私而背公(違背公理)

尊重三寶,所以我們就是要尊重三寶。三寶,佛法僧。佛法僧就是三寶。三寶就在我們身上。我們身上,佛,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法,就是我們般若妙智慧;僧,就是我們行為。所以佛法僧就在我們身上,身上都有佛法僧。所以我們尊重,尊重我們佛性,尊重我們般若妙智慧,尊重我們的行為。所以,行為之中我們都尊重,就不會有違背天理的行為出現。

敬順二親,我們能夠敬、又能夠順,父親母親。
不醉不亂,就是不喝酒。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個酒能夠亂性。天氣寒冷喝一點點是會溫暖我們整個身體。可是喝多了,我們就把持不定,講話亂講,行為亂來,等到酒已經過了、醉已經去除了,醒過來的時候你才懊悔。阿!不能做的都做了,不能說的也說了,那你都不知不覺,所以我們就是不喝酒。然後不亂,不喝酒就不會亂來。

無愛無憎,我們在凡塵假如說能夠做到無愛又無憎,就是沒有喜歡討厭。沒有喜歡討厭就沒有取捨,沒有取捨就不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這個都是公定的天理,一定是這樣。所以我們了解我們之所以受苦,都自己造業,自己做來的,我們只要都不做,不做的話苦哪裡來,它沒有生發的地方所在。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有苦受一定是我們自己做。

勸令合家,就是我們看有爭執了,我們就是要勸,然後要令他們能夠合和,家裡都能夠同心協力,能夠合家。

同修福慧,修福就是在我們有形相的身體;那麼慧就是在沒有形相的內心,智慧。福慧我們雙修,修福就是現相。修慧就是佛性。

內和外睦,我們內心裡面都能夠和,然後外面都很和睦。內和外睦。

上恭下敬,我們對上、對長輩恭,然後等到長輩對待晚輩的時候,就是一樣要有那個敬心,我們現在都是把兒女當成自己的財產,好像自己所擁有,缺少平等觀。所以我們也有人會說,兒女就是晚輩,不能把他看的跟我們一樣是同等,這個是以凡俗、俗諦的角度來觀。那假如說我們在修道的話,雖然是晚輩,他一樣就是佛性,那佛性跟佛性就是平等,沒有長輩、晚輩。雖然說現在是長輩,那麼可能前一世他是晚輩,我們要了解,我們都是一直六道輪迴。都有輪調的時候,長輩變晚輩,晚輩變長輩。都有不同角色的時候。所以我們瞭解說,能夠互相之間,都能夠尊敬,對長輩我們尊敬,對晚輩我們一樣和順,就是不展現長輩的威儀,這樣的話,就家裡面和睦。現在的父母

   所以現在父母,我們都能夠尊敬。心安體樂,假如說我們能夠上恭下敬,我們現在的父母都能夠心安,身體都快樂。

過去父母,離苦昇天,所以我們了解,有現在的父母、有過去的父母,所以佛經裡面就講,我們凡塵所有的男生,都當過我的父親;所有的女生都當過我的母親。就知道我們的輪迴有多麼久。所以才會有所有男生都當過我的父親;所有女生都當過我的母親。所以假如說我們把眼光放遠,看的遠看的久,知道我們就是一直在六道輪迴,所以生生世世角色都互換。所以後學都講,假如說今生夫妻感情太好,然後相約我們來世再當夫妻,那假如說你答應了,那下一世一樣會再來凡塵出生,一樣會結成夫妻,可是角色對調,當先生變太太,當太太變先生。那後學曾經遇見過一對,先生的講話就是娘娘腔,就是女生的樣子。女生太太講話,就是粗喉檔跌(台語聽不懂),就是男生的樣子。所以我們就了解說,阿,那前一世你們夫妻感情好,相約今生再當夫妻,所以才有這個現相呈現。這個是真的喔!後學因為在生活之中有遇到,有遇到過,然後觀察他們生活,真的是,雖然說角色互換,可是他們感情就是很融洽,不會吵架。我們現在的夫妻說不會吵架的,大概很少。也有啦,可是在心裡面也有不平的時候,不表現出來,在心裡面。
   所以我們瞭解說,過去的父母能夠離苦升天。我們知道,我們努力修道,一指成道,九玄七祖盡升天。所以都沾到在凡塵修道的子女的功德。所以我們只要修成道成佛,我們的祖先全部都跟著我們,都已經離苦得樂,離開苦海得到快樂。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在凡塵受苦都還沒覺得什麼啦,假如說進入三惡道,那個苦才真的厲害,那個苦我們都很難承受,可是當我們遇到那個現象,你不承受也要承受,那個是沒辦法逃避的。

   那我們現在可以逃避,我們可以不接受三惡道。只要你時時刻刻都沒有惡的心念產生,你就離開三惡道。那我們已經研究性理心法,當然也不希望去天道。因為去天道享福都有時限、時間限制,你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時間一到一樣落入三惡道。天道都沒有落入人道的機會。直接落入三惡道。那佛菩薩直接問釋迦牟尼佛怎麼會這樣?不是鼓勵我們凡人修十善嗎,去天道?那佛就講,我們在天道享福的時候眾生都在供養、眾生都在朝拜,所以在天道的時候就自高(自己很驕傲),就是眾人、眾生都在朝拜,那他很驕傲。那因為這個驕傲形成的這個就是脾氣毛病,形成的業因就是落入三惡道,都沒有來人道的機會。所以佛不鼓勵我們修道人去天道。鼓勵凡塵人士去天道。因為凡塵人士幾百年、幾萬年已經很舒服了。可是在我們已經進入慧命的話,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那個是一剎那,很快就過去了。當我們進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個時間的經過,一下子已經幾萬年過了。

   像我們都在講,我們凡塵一千六百年,我們去欲界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一天一夜。所以我們只要去欲界的他化自在天,去一天一夜,我們凡塵經過一千六百年。所以假如說我們有天福,真的到他化自在天,我們先到他化自在天熟悉環境,再回來告訴我們凡塵的親友,當你回到凡塵的時候,沒有一個是你認識的,為什麼?一千六百年誰還在,不在了啦。不要說一千六百年,一百六十年我們都不在了。不要說一百六十年,再六十年以後,各位前賢還在不在?都還沒到你怎麼知道?所以我們要利用有限的生命,來修無限的慧命。無限的慧命是要我們借著有形有相的身體來修,要把我們佛性所沒有的脾氣毛病(貪嗔癡慢疑),全部都去掉,這樣才恢復本來的光明、才恢復本來的清淨,才有辦法回到佛的境地。都是我們自己可以努力的。

是名:『世間孝順男女』。所以你真的能夠做的,就是世間我們凡塵孝順的男女,所以我們要瞭解說,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都很詳細的說。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間就是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就是間,世間。就是時間跟空間。那我們佛性不受時間跟空間的約束,超越時間空間。所以祂是自由自在。那我們要使祂恢復自由自在。

若是日殺三牲,就是我們每天都在拜拜,殺那個三牲,就是下等動物那個畜生。

奉親祀祖,祭祀自己的祖先。

皆與父母,加增罪業,不但沒有功德,還增加罪業,是大不孝。所以我們要瞭解,我們不要以為說殺這個三牲五禮來拜最孝順,結果是大不孝

生前同造,死後同墮,生前就是在生的時候一樣殺生,那死後一樣墮入地獄道。

父母冤親,相牽相連;成群作隊,同入輪迴,都一同進入六道輪迴。所以我們了解,脫離六道輪迴非常重要。我們一定不要造業,不要使自己落入六道輪迴。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我們現在人身都有,那一失掉我們人的身體;萬劫,非常久的時間都很難恢復,因為我們在凡塵所造的業非常多,要把這一些所造的業都還清了,才可以在凡塵出生,所以那非常久,所以萬劫。經過萬劫,是非常久的時間。

那麼第四十一章,方便論。

【方便論第四十一】

  文殊菩薩問佛。雲何是方便。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說有一十五種。第一方便。不養不殺。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漿。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錯指路。第六方便。不可燒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難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濁言。十一方便。積仁布德。十二方便。勤儉知足。十三方便。敬老憐貧。十四方便。修因種果。十五方便。冤親平等。相濟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種清淨福報。常生人天。受諸快樂。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名方便?

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什麼叫方便?

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說有一十五種

   釋迦牟尼佛就回答,方便這兩個字簡略的來說,有一十五種(十五種)的方便。

第一方便,不養不殺。就是我們不養畜生,然後也不殺畜生。這個大概在我們鄉下會比較有養雞養鴨養鵝。那佛就說我們不養,也不殺。第一方便。所以我們要瞭解說,佛渡化眾生也就是方便法。所以要了解,佛跟眾生佛都講,這個只是一個名、名號的稱謂不同,那佛跟眾生是一樣的,佛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那所以不同在我們眾生自己本身,本身的認知不同。所以我們瞭解說那個方便,佛以方便法引導眾生進入佛道,這樣可以成到成佛。

第二方便,不食酒肉。就是不喝酒、不吃肉。這個是第二方便。因為落入文字範圍就比較狹隘,沒有實際的裡面的內容來的寬廣。

第三方便,不造酒漿。不造酒漿,大概在我們都會區比較少見到。假如說你到山地的時候,他們都會造酒漿。後學在埔里天元佛院就看他們在製造那個酒。就是先煮飯,把飯讓它發酵,然後就用蒸籠一直燒,然後流出來就是酒漿。各位有看過嗎?造酒的過程。後學在那邊才看到。然後一直流流到後來就便醋。開始流出來是酒,後來流出來是便醋,我們喝的那個醋。所以不造酒漿,就是你不造酒漿的話,就沒有酒可以喝。這樣就不會引起凡塵的罪過。

第四方便,不相侵害。這個不相侵害,我們人與人之間不相侵害。人與畜生之間也不相侵害,這等於是在我們生活之中,時時刻刻都是要非常的專心。

第五方便,莫錯指路。這個倒是比較容易做到。人家在問路的時候,你不要目標是在東,你指向西,讓人走了很多冤枉路,就是不要。你不知道就跟人家講我不知道。不要不知道假為知道,結果一比就錯了,這個就錯指路。那莫錯指路,就是人家問道路、問目標的時候,就是要小心,知道就跟人家講。不知道你就直接回答我不知道。他再去問別人。

第六方便,不可燒山。因為我們一燒山,山裡面有很多依山生活的那一些動物,那你一燒了牠們的家就燒光了,沒有房子可以住,所以不可燒山。

第七方便,莫怨天地。這個倒是比較抽象。各位前賢有沒有怨過天地?()。這個沒有怨過天地的大概也是蠻少。一定都會埋怨,唉呦!怎麼使我遇到這一些事,唉呦!。那個都是在埋怨天地啦,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都會把過錯推給別人,把功勞攬為自己。所以都會怨天尤人。所以我們要養成不怨天、不尤人。就是不去埋怨別人,然後也不埋怨上天,我們感恩都來不及了。上天,我們仔細觀察,假如說沒有上天這樣很誠信的在運轉,萬物就沒辦法生發,萬物沒辦法生發我們就沒得吃,我們沒得吃就沒辦法接續生命。所以要感恩。天地生長萬物讓我們能夠延續生命。所以莫怨天地。
第八方便,急難相救。現在,因為你去救一些人,救人反而會被人家陷害。比如說有車禍發生了,造禍的人逃跑,然後你後來遇上你去救他,結果警察一來做筆錄,他就指你撞到他的,你看會怎麼樣?所以就引起以後的人都不敢救人,怕被誣賴。所以後學以前開計程車也遇到,有一個女生,她開車救人,結果,她被那一個她救的人誣害,說她把他撞,結果她賠他13萬。你救人還要賠錢啊。所以她那個時候因為車子去修理跟後學相遇,她就講這個事,她就一直說以後絕對不救人了。我說那個了了你的罪業啦,沒關係,那個錢財都是身外物,那你有錢財哪有關係。可是啊!忿忿難平!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凡塵現在因為很多這個現象,所以讓人就不敢真的馬上去救人。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先預防。就是先找一個,當時旁邊的人作證,你不是撞他,你是要救他。或者是你打119請人來救,這樣都可以。活用啦,不用死板板。

第九方便,莫慢神明。就是我們不要,慢就是驕傲。不要說你比神明還高、還大,那個就慢神明。畢竟我們都還是人,那神明祂修證了,祂都比我們高。所以不要講說神明比我們低。所以莫慢神明。

第十方便,莫出濁言。就是我們不講那個三字經,罵人的話,那個叫濁言(汙濁的語言)。那個不要講,一講了降低我們人格,我們人格本來都很清高的,你講那個語言以後,人家看你,把你降得非常低,一點人格都沒有。所以不要出那個濁言。

第十一方便,積仁布德。這個倒是很重要。要積仁,仁慈,要瞭解說,那個仁已經頂天立地的人,然後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的佛性,一個是我們的身體。所以這個仁,就是每一個都要去表現、呈現,仁慈。只要你仁,你就已經具備賢、聖賢那個賢的地位。所以我們就是要有仁。那要積仁,這個仁需要我們累積,累積的愈多,我們德就會愈大。所以積仁。

   然後布德,布就是流布,就是把這個仁、把這個德施向於眾生,讓眾生都能夠得到好處,所以積仁布德。文字都比較容易,實際做真的要養成習慣,只要你做了一次,往後你都還會再做,只要你踏出一步、第一步,往後你就習慣了,你就不會覺得有什麼困難。

第十二方便,勤儉知足。這個很重要。勤儉就是要勤勞,然後簡約。勤就是骨力(台語),比較努力精進。然後儉,就是不浪費。我們又很努又不浪費。所以我們了解,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都閒閒在那邊坐,倒不如幫助別人,然後做一些對大眾有益的事,這樣最起碼對你的內心都有交代。

   不然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反省一下,我今天做了什麼事?然後對別人幫助多少?然後對自己心裡面的增長是多少?這樣的話,我們就會每天都有進步的空間。每天一進步一累積,久了,自然就形成那個德能夠呈現。

   那麼底下那個知足也是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凡塵可以說都是不知足,有了還想更多擁有,那假如說我們能夠知足就常樂。知道都滿足了,有得吃有得穿,然後又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很幸福了,知不知足啊?(知足),就是要知足,知足就常樂,時常都快樂。所以我們要瞭解到,24個小時,你不快樂也一樣24,你快樂也24,都是24個小時,不多不少。那我們要好好利用,何不快快樂樂過一天。這個愁眉苦臉一樣也是過一天。

第十三方便,敬老憐貧。老了,我們要尊敬。因為他老了,他的經驗豐富,我們敬老,他能夠提攜後代,能夠幫助很多眾生,所以我們敬老。那憐貧,憐,可憐一些貧窮的人。那我們能夠同理心,貧窮的,有能力的話能夠幫助他。

第十四方便,修因種果。我們就是要修因種果。我們修成道成佛的因,種的果就是佛的果。所以我們修因然後種果。各位修不修因種果?都不要啊,惦惦咧(台語),聽久了沒力。各位要了解喔,你這樣坐著都不用出力喔,可是又很累喔。我講的都沒聲音,又不會累。

   所以各位要有心理準備,我們往後準備說給各位發表心得,你不要怕到不敢來。因為發表心得是給大家一個非常大的鼓勵。聽到人家怎麼修,哪個地方可以學,那個功效很大。所以也希望把你一聽了以後、一修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情形,都提供給大家做參考。這個是好的啦。不會像上次我們高鐵慢了兩個多小時,到這邊的時候已經三點了,剩下一個小時。那今天我們坐高鐵,一坐上去的時候,跑馬燈就跑出來,新竹苗栗電力異常,糟糕了,又來了。然後本車延誤開車請各位見諒。說糟糕糟糕,今天不知道要慢多少,結果慢五分。那個司機,等到過桃園就打跑馬燈,說全線已經恢復正常運作,一看了放心了。不過沒關係啦,結果那個司機愈開愈快,把五分追回來。我們也有心理準備,又要在悶的空間不知道要待多久。因為上一次我們那個兩個小時,它有電的時候,我們裡面有空調。它沒電的時候,沒有空調,門也封著,整個都密封的,就在裡面。那個劉講師(另一個劉講師),她一樣跟我們坐同一班車,她說第十車已經兩個暈倒了,沒有空氣,都整個悶的,暈倒了。我說我們坐那個車廂空間比較大,人比較少,大家都還可以呼吸。所以那個老人家一直跟車上的服務人員講,你門開讓我們能夠呼吸,他說他們規定不能開,怕危險。說停這麼久了,開。各位都沒有親身經歷,不知道那個狀況,然後那個服務人員一直拿礦泉水、餅乾送給客人吃,鼓勵人家吃餅乾喝水,結果車裡面沒有電,所有廁所不能用。喔!叫人家喝水結果又廁所不能用。所以各位都是要親身去經歷這個事,你才知道遇到的那個苦悶,所以那個時候保持心的平靜就很重要,你心不平,你的支撐力道就減少;那你心平,你就會覺得沒什麼事。那沒什麼事的時候,你那個潛力(潛在的力量)就發揮,那潛在的力量發揮出來,那個不可思議。

   難怪我們那個七法財裡面有一個定,你聽到上乘佛法,你要相信你的佛性。聞信,然後就戒(戒律),你有戒律你才可以走入上乘佛法;然後接著就是定,你要有定力,你才能夠去呈現這一些你想達到的目的;然後有定了以後,就精進,能夠精進才能夠持久、才能夠達到目標;然後要捨,什麼都捨,什麼都假的,身體到最後也是要捨,不捨也不行,都要還給天地的;然後慚愧,啊!我怎麼都還沒成佛啊,很慚愧!所以我們落入凡塵就是慚愧,然後要想說上乘佛法,明心見性,可是那麼多眾生都還在苦海裡面,我要救他,所以都驕傲不起來,就是慚愧。我們有這個七法財佛性要用的。七寶是身體要用的。所以不一樣,所以修因種果,我們種都是佛因,能夠成就佛的果位。

第十五方便,冤親平等。大概一般我們社會的觀點,這個是最不能接受。那個冤,就是仇人。親,就是我們家裡的人。怎麼會仇人跟我們家裡的人是平等咧?很困難對不對?可是佛就從祂的累世修的狀態來說,說我們的冤(我們的仇人),他就促成我們成就,我們台灣話講激你、成你,他激發你的鬥志、激發你上進的力道,所以那個仇人是你的善知識,引導你成道的方向努力。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很感謝那個激發祂提早成佛的那個,叫什麼名字,提婆達多。他是釋迦牟尼佛在菩薩道的時候,然後釋迦牟尼佛就講祂要修忍辱波羅蜜,那這個提婆達多就發願,好!我要來促成你能夠修忍辱波羅蜜,所以我就是一個加辱,加污辱在你身上的人,要跟祂同時出生在凡塵。釋迦牟尼佛來出生,他也來了。他要來刺激祂、要污辱祂,使祂能夠真的修忍辱波羅蜜,那就真的是這樣喔,他就一直刺激一直刺激,所以到後來釋迦牟尼佛提早成佛,本來按照那個天律,釋迦牟尼佛的掌天盤是在彌勒祖師的後面,結果祂跑到前面去了,我們彌勒祖師變成在後面。所以等到我們彌勒祖師下生,我們凡塵的眾生八萬四千歲。

   各位前賢,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到達八萬四千歲?我們眾生到達八萬四千歲,釋迦牟尼佛就出生在凡塵。所以佛經裡面就記載,彌勒祖師下生的時候,我們滿地都是七寶,滿地七寶像現在的石頭沒有人要,我們留著那個時候去撿。所以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不需要,所以佛經裡面就記載,我們凡塵的眾生善,我們眾生所用的東西都從地底、從海底呈現,都讓我們用不盡。我們眾生惡,這一些都不見,都沉入地底、地裡面都不見。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喔,那個石油是不是從地冒出來,你看所有的珍寶是不是從海底冒出來。都是我們眾生的福報因緣。所以眾生福報多,就表示眾生行善。那眾生行善累積的就讓果報、福德果報就非常多。那我們眾生愈來心愈不好,地所生長的萬物,它能夠讓我們吃、養生。可是它也含毒,讓我們殺生,害我們的生命。所以一方面養生、一方面殺生,所以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壽命才這麼短百歲、一百歲。沒有像北俱蘆洲平均壽命一千歲,啊!各位前賢,我們假如說能夠活到一千歲,怎麼樣?我們一定說,不要啦,拖老命。以我們現在的身體,叫我們生活一千歲要不要?(不要),不要啦!不過那個一千歲的時候,女孩子嫁人幾歲?(五百歲),對啊!都已經講過,五百歲才嫁人結婚。我們現在說五百歲老姑婆,都那麼老了還要結婚。所以我們就是了解,我們對這個觀念完全都沒有,沒有地方去接觸,你都不知道。所以我們一看佛經了以後,那個佛祂不出妄言,不會講那個不實在的話,所以祂講出來的都是實在。讓我們去看了你就了解說,不同的佛世界,有不同的生活型態,可是佛世界祂都不出生在很富裕的地方,因為很富裕的地方眾生都沉醉在生活之中,不想修道。所以佛不會出現在那一個地方。那假如說像非洲生活那麼困苦,佛也不會出生,因為你的心就是一點點善心也沒有,所有的果報呈現才生活才那麼困苦,所以祂也不會出現在非洲那個地方。那麼就是要在我們這一種,生活也很好,那心地,我們可以說啦,心地好的畢竟多過於壞的。所以在這一種狀況之下,祂就會來凡塵示現,來引導眾生成佛。那假如說在這個時候,根基都還沒有成熟,那佛就不示現。等到我們的善根都成熟了,佛才會出現。

   很多講釋迦牟尼佛在凡塵才八十年,說怎麼那麼短命,那麼快就死掉了。祂說跟我們的凡俗,因為我們凡俗壽命大概最高在一百二十歲,最低大概六十歲。所以那個時候老一輩說,你要吃到一甲子六十歲你才不夭壽。所以以六十歲你就可以了,可以一口氣不來,還沒有到六十歲不可以,要呼吸。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八十歲的時候,那在八十歲祂看到眾生這麼可憐,祂有那個心想多活四十年,就是到一百二十歲,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壽命的頂點就是一百二,那我們現在已經降到七十了,所以現在你活到七十已經是頂點,疑!後學七十一了,那也已經超過了。平均眾生的壽命,因為一直降啦,因為凡塵的眾生愈來所行所為愈不善,那不善的話,把我們的壽命降低。到往後,只有十歲喔,我們真的不可想像,那十歲而已,出生就要死了,那幾歲結婚?五歲,所以我們了解,人心已經惡到極點,很惡、邪惡。所以我們人的壽命只有五歲。那麼這一些八萬四千穗跟十歲我們都不可想像。以我們現在眾生的現況都不是這樣,可是佛不會騙人,祂說我們人心最善的時候,那個壽命八萬四千歲,那我們人心最惡的時候,只有十歲。所以我們就了解說,喔,原來有這麼大的變化。那我們不管是八萬四千歲、不管是十歲,都會死啦,八萬四千歲四千歲也會死啦,十歲也會死啦。那什麼不死?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我們了解說,喔!那麼久八萬四千歲,我們走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八萬四千歲一剎那就過去了,過了,已經過了,很快。

   所以我們要知道,走入沒有對待,沒有這一些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那一個時間你沒有辦法去了解狀態,所以都叫不可思議。以前我們不是有講過不可思議的內容嗎?還記得怎麼說嗎?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有、不著非有非空,是什麼狀態?(不可思議),就是不可思議。所以我們在凡塵,真的也不著有、也不著空、不著亦有亦有、不著非有非空,你四個角度全部都沒有,叫做離四句然後絕百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就是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什麼狀態,不可思議,不可想像的。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在凡塵,只要你追求實相,實相喔,因為我們看到都虛相、都是假相幻相,實相喔,實相不會變,所以我們只要都進入實相就已經到達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在凡塵就是追求實相,你一追求實相,所有的有,都沒有,有因有果的這一些全部都消失了,沒有。那這一些有因有果都是虛相幻相假相,不真。所以你全部去掉了,進入實相,實相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就是我們本際,本來的地方所在,我們要回去啊,本來地方所在。真的好久都沒回去了,要回去啦,回去清理一下環境。

   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冤親平等,不管是仇人、不管是我們家人,平等。平等的地方在哪裡,佛性。佛性平等,沒有差別,仇人的佛性跟我們家人的佛性都一樣,都是平等。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是以很長遠的眼光來看這個事,不是以我們近代所身體接觸的現象,我們身體所接觸的現象等於是,冤就是冤,親就是親,差別很大,而且是兩極化。這個親愛的不得了,冤氣的不得了,都是這個樣子。可是我們一進入到佛性本體,沒有冤也沒有親,沒有,有冤有親是我們落入現象以後產生的,我們不落入凡塵現象,都沒有冤也沒有親,沒有,所以平等。這樣了解意思嘛!是不是角度都不同,它站的角度非常高,就是以我們佛性本體的角度來說,冤親平等。因為我們落入凡塵才產生很多的冤、很多的親。那這一些它都是變化無常,那我們了解這個真理以後,我們那個分別心就不會那麼濃厚,我們就可以從心產生那一種平等觀。所以六祖講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我們為什麼德性都建立不起來,因為我們心裡面不平等,心裡面就是有分別心太大。

   所以我們要降伏我們的心,因為這個分別心就是妄心,真心是常住真心沒有分別,是我們落入凡塵,根塵相對才有分別,這個都是變化無常,它不會是永遠一樣的啦,那我們知道它變化無常,我們就不會住相,不會住相了以後,你對冤、對仇人不會那麼討厭;對親,你沒有那麼溺愛,愛到不得了,不會。然後真正的走入中道。若知兩邊,中間無礙,則能降伏煩惱業。這個在涅槃經裡面記載,後學在抄的時候把它記下來。若知兩邊,中間無礙,則能除煩惱業。煩惱業都被你的中間無礙整個都去除掉了。

冤親平等,相濟度也。就是仇人我們也要渡他成道成佛,親人也要渡他成道成佛。那我們在現實社會來說,仇人你不會去想渡他啦,親人你也渡不動。你要渡你的親人,請別人渡,你自己渡不動。所以我們了解喔,那個不容易的啦。你看喔,我們這個因緣俱足多麼重要。你因緣不俱足啊,你連聽都聽不到,你要聽這個課你都聽不到。因緣俱足了,人家送到你手上來,請你聽。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因緣很重要,那都是我們自己造的、好的因緣。

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種清淨福報,常生人天,受諸快樂。所以這個釋迦牟尼佛講,都是在人道天道啦,沒有說回歸本位,那我們講都講回歸到本位。那佛在講說,哎呀!現在末法眾生你一下子要他回歸本位,他絕對就置之度外,把你推到他不想聽,那不想聽眾生就沒得改變,所以他就會十善,只要我們凡人行十善就可以生天道。所以我們要瞭解到說,佛菩薩都一樣有階段性,假如說現在沒辦法成的,祂就不說啦,說了眾生會反感、會誹謗,那誹謗了以後進入阿鼻地獄,反而更糟,所以祂不說,說的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那我們要了解,我們研究性理心法一定要把最根底的、最究竟的都把它講說出來,那一講說了以後,我們各個能夠了解真理,能夠實際的修持,那就能夠讓我們改變,真的啦!各位就是要了解,覺。

剩下三分鐘,給各位提問。

各位真好咧,修的時候都沒有問題,沒有問題表示沒有打結(沒有結),沒有結表示說對真理都已經透徹了解,這個很難得喔。可是我們要了解到,你有疑不問,那個疑一定在心中,那個結沒打開,修不成道,所以後學都鼓勵大家能夠踴躍發問。

剩下約3分左右提問題。

   :後學發覺說我們好像沒有生死?

:沒有生死喔,沒有生死你就已經進入佛性了啊!你已經覺得沒有生死,你就是進入佛性本體啦!佛性本體裡面沒有生死,我們有身體,身體才有生才有死是這樣的。

    :請問劉講師覺的功夫怎麼做啊?

:就是你心想什麼你身體做什麼?你都了了分明這樣就好了!這樣就覺,你心在想什麼你掌握,你身體在做什麼你掌握,你這樣就是覺,我們就是怕心在想,身在做,我們都不知不覺,不知不覺就是無明,你覺了無明它跑不出來。

   :請劉講師解釋,捨識用根?

:那個識就是我們的認識,把這個認識,因為認識很多因緣聚會它才有識,因緣聚會才有「識」,我們把因緣聚會的識,把它捨掉,根就是我們的根本,根本就是佛性本體啦!我們把識捨掉用我們的「一性圓明」,就是我們的根這樣了解嗎?我們認識,認識要有很多因緣聚會才有這個識,很多因緣聚會才有,因緣消失這個識沒有,所以知道這個識它是變化無常,不固定的,所以我們捨識,因為識一直在生滅變化,用根,一性圓明祂不變,用我們根本,這樣修會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