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赦免犯姦淫的女人




約翰福音 8:1-11 於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清早又回到殿裡。眾百姓都到他那裡去,他就坐下,教訓他們。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他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的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 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說:「婦人,那些人在那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他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大肚彌勒佛

大肚彌勒佛又稱大肚彌來佛。中國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將其尊俸在寺廟的前殿。由於大肚彌勒佛像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因此深受信眾尊重。男女老少都在見到佛像時,激發出輕松愉快的心情。在部分寺院都有這樣的對聯與彌勒佛像相伴:“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 啟迪人們寬容的心靈。為佛法莊嚴的寺廟帶來愉悅的氣氛。

  那麼,彌勒佛是如何成佛的呢?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阿那律尊者說完自己的故事,佛祖從外面進來,聽到阿那律尊者說過去的故事,就告訴諸位比丘:你們剛才說了過去的故事,我來給大家說說未來的故事。

  閻浮提的土地變得方正,到處是平原,沒有山川。地上長出柔軟的草,就跟天衣一樣。當時人民的壽命是84000歲,身高八丈。人民都長得很端莊,性格仁慈和順,都修十善業。當時有位轉輪聖王,名叫具也,當時有位婆羅門家中生了一個男孩,名叫彌勒,全身紫金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彩照人。

  那時,彌勒出家學道,證果成佛,普度眾生。在龍華樹下,彌勒佛三會說法,裡面得度的眾生,都是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當中種福的眾生啊。有的是供養三寶,有的是能夠持齋戒,燒香、燃燈禮佛的,這些人都將在龍華三會中得度。龍華三會將度化釋迦牟尼佛遺教的眾生。

  當時,彌勒聽到佛祖說賢劫第五尊佛的故事,就長跪對佛祖說:我願意做那位彌勒佛。佛祖告訴他:正如你所發願的,你將來就是那位彌勒佛,剛才說的度化眾生的事跡,都是你將來成就的。當時,會上還有一位比丘,名叫阿侍多,也長跪對釋迦牟尼佛說:我願意當那個時候的轉輪王。佛祖告訴他:你啊,在漫漫長夜中,貪圖快樂,不能了脫生死啊。

  當時,大眾聽到佛祖為彌勒比丘授記成佛,還叫彌勒佛,都很想知道裡面的故事。阿難尊者就起身問佛祖:彌勒成佛,還叫彌勒,不知道這個名字有什麼來歷呢?

  佛祖告訴阿難尊者:認真聽,認真思考。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的時候,閻浮提有一位大國王,名叫昙摩留支,統領閻浮提,管轄84000國,6萬山川,800億村落,有2萬夫人宮女,1萬大臣。

  當時,有一個小國很富裕,國王名叫波塞奇,當時,弗沙佛剛剛成佛,就在這個國家度化眾生。波塞奇王和大臣都專心供養弗沙佛和眾僧,沒空去朝見昙摩留支王,也沒空去朝貢,連消息都沒有了。當時,昙摩留支王就責怪他,派使者去問責。

  使者到了之後,就宣讀昙摩留支王的命令:這一年以來,連音信都沒有了,你作為臣子,為什麼違背常理呢?你是不是准備造反啊?當時,波塞奇王自知理虧,不知道怎麼辦,於是就去見佛。弗沙佛說:大王不要擔心,你就回答說,佛在我國,早晚侍奉佛,所以沒空觐見大王,國內的財物,也用於供養佛和僧眾,沒有東西可以朝貢大王。波塞奇王聽了之後,就按照弗沙佛的說法回復使者。使者就回去禀告昙摩留支王。

  昙摩留支王聽了之後,大發雷霆,召集諸臣商議,大家都說:那個波塞奇王桀骜不馴,我們應當去攻打他。昙摩留支王就親自帶兵過去討伐波塞奇王。軍隊到了附近,波塞奇王才知道,於是非常害怕,趕緊去見弗沙佛。佛祖說:不用擔心,你親自去見昙摩留支王,還是用前面那個理由解釋。

  波塞奇王就帶領群臣,前往邊界拜見昙摩留支王,禮拜問訊之後,站在旁邊。昙摩留支王責問他:你為什麼不來觐見我啊?波塞奇王說:佛祖出世非常難得啊,佛祖目前在我國度化眾生,我每天早晚都侍奉佛祖,所以導致沒有時間朝見大王,這是我的失職。

  當時,昙摩留支王又責問他:你為什麼中斷了朝貢呢?波塞奇王說:佛祖的徒眾叫做眾僧,持戒清淨,是世間所有人民的優質福田,我們經常供養他們,所以沒有盈余可以供養大王啊。昙摩留支王聽到這個話,就說:我先去見佛,等我見佛回來,再治你的罪。於是就與群臣前往弗沙佛所在的地方。

  當時弗沙佛被大眾圍繞,都各自靜坐入定。有一位比丘,入了慈三昧,放出金色光明,就好像大火一樣。昙摩留支遠遠地見到弗沙佛,光明比日月還要明亮,大眾圍繞,就好像眾星捧月一樣。於是就向弗沙佛行禮,如法問訊。然後見到那位入慈三昧放金光明的比丘,他的光明最為奇特,於是就問弗沙佛:這位比丘入了什麼定啊?居然有這樣的光明?

  弗沙佛告訴昙摩留支王:這位比丘入了慈三昧。大王聽到之後,更加欽佩敬仰,說這個慈定居然有這樣的光明啊,我也要學啊,我也要學習慈無量心啊。發了這個願之後,非常羨慕慈三昧,心意變得非常柔軟,不再有殺害之心。當時,他就請佛和眾僧去他的首都教化眾生。弗沙佛同意了,准備擇日出發。

  當時,波塞奇王聽到弗沙佛要去昙摩留支王的首都,心裡戀戀不捨,又有些怨恨,心想:如果我是大王,那就要讓佛祖常住我國,現在因為我是小王,所以沒辦法啊,只能眼睜睜看著佛祖被大王請走了。

  於是他就問弗沙佛:各種王當中,什麼王最大啊?弗沙佛說:轉輪王最大。波塞奇王於是就發願說:希望以我供養佛和眾僧的功德,發願希望世世常作轉輪王。

  當時那位穿珠師聽到阿那律等多位尊者以及佛祖所說的故事,這才知道自己雖然損失了十萬傭金,卻撿了一個比天還大的便宜啊。於是也發了無上菩提心。其他與會者,聽到佛祖所說,有的證了初果乃至四果,有的發了無上菩提心,有的住於不退轉地,大家都歡喜奉行。

明君唐太宗

「唐太宗 魏徵」的圖片搜尋結果


唐太宗將魏徵當作是最好的夥伴和朋友,當然也是最好的君臣關係。很多事情都會與之交流。而魏徵也會藉機勸諫唐太宗。
文德皇后安葬之後,唐太宗非常想念她,於是就讓人在苑中搭建了一座樓台,可以常常登樓眺望昭陵。一天唐太宗邀請魏徵一起登樓。唐太宗問魏徵:「賢卿看到了嗎?」魏徵回答說:「臣年紀大了,老眼昏花,看不到。」太宗指著昭陵的方向讓他看。魏徵說:「這是昭陵嗎?」太宗說:「是。」魏徵說:「原來皇上是在說昭陵,老臣以為皇上眺望的是獻陵呢,如果是昭陵,那老臣早就看到了。」太宗聽後十分慚愧,於是命人將樓台拆去了。
獻陵是唐太宗的父親李淵的陵墓,而昭陵卻是唐太宗的皇后的陵墓,魏徵藉此來提醒太宗不要忘本,真是諫臣的本色了。

宰相肚裡能撐船





呂端在當宰相的時候,遭到了很多小人的攻訐,呂端大人無心情和他們爭論,於是就離開了官場,背上行囊,帶上書童告老還鄉了。正當走到家裡面的時候,看見門口鞭炮聲響起,原來呂家的老大正在辦喜事,這時候家裡面也沒有通知呂端回來,鋁端自己回來了,當地的縣長立即跑到呂端的面前獻殷勤,說自己帶了多少多少禮品,沒想到呂端把自己辭官告老還鄉的事情告訴了縣長大人,縣長大人竟然帶著禮品走了,真是見風使舵呀!
誰知當縣長沒走多遠的時候,京城裡面突然下了諭旨,說是要重新啟用呂端當宰相,這下子縣長要完蛋了,於是縣長大人趕忙落下自己的臉皮去呂端送禮賀喜,呂端也不說什麼只是笑笑,可是這位在呂端身邊的書童卻發了話。最後還是被呂端原諒了,不過這位縣長也得到了懲罰,最後給新娘抬了轎子。

師母的隱德

「師母的隱」的圖片搜尋結果
1930年師尊師母在八卦爐中同領後東方十八祖天命,但為何師尊不提和師母
同領天命的事實?因當時十七代祖弟子對年紀與道齡皆不夠資深的師尊承接
十八祖一事無法接受與承認,大加批判毀謗者有之,並有部份脫離道場體系
自行開道、各辦一方!

雖上天因應乾坤齊渡、女男平等的時代因緣,持續在各地垂象顯化,
聖訓一篇篇的在各地印證師尊師母共為十八祖之事實!當時,雖有路祖弟子
接受師尊為祖師,但對大多數生長於封建保守之大清帝國的他們而言,
當時那種環境與氛圍還是處於社會閉鎖嚴重的重男輕女時代,尤其象徵位高
權重的祖師怎可能會是落在坤道的孫師母身上!想當然爾!……當時那種肅殺氛圍
與山雨欲來的考驗與批判會有多大??!

他們可以接受師尊為祖師,但卻無法接受坤道承擔崇高的祖師位,因他們認為,
自古從未有過坤道承擔祖師的先例!他們斷無法接受,也拒絕承認!那種反彈
力道大到道務分歧,幾乎到辦不下去的地步!!見此情形,師母內心崩潰、
痛心疾首、日夜哭泣……最後和師尊達成協議……就是……師母隱藏祖師相!
表文也只填寫師尊名號,師母央求師尊隱藏和她同領祖師一事,對外只以師尊為
馬首是瞻,師母只在背後默默的輔助師尊傳播道務,決意放空自己祖師擁有
的一切榮耀與立場!師尊見師母心意已決,只能尊重並配合!

師母為了道場和諧,為了九六天下眾生,師母不計較、不在意外在的一切名相身份,
背了多少黑鍋、受盡多少委屈、忍受多少汙衊!師母受辱、受考、受毀、納謗,
一切的打擊批判,皆獨自一人承擔!……有誰能知當時師母內心的創傷與
悲痛………!這不啻為椎心之痛、泣血之哀啊!

因師母的固全大局,與師尊的低調,外在的風雨與考驗也就漸漸平息,
各地道務也日漸宏展開來,並在短短十幾年光景,大道傳遍中國各省!!
這種情形直到師尊成道後,師母以天下蒼生為重,才不得已獨自扛起
三曹普渡的重責大任!這就是師尊讚嘆師母「隱德」的真相啊!

活佛恩師慈悲:

「要學師母的隱.....
隱名於人間、隱相於三曹(隱祖師位)
隱功德於天地的胸懷。
為師的瘋名瘋相眾生都認識,
但你們師母的慧德卻無人能知,
真是高明極了!

這點連為師都比不上!
所以末後之時修道人要學會
韜光養晦,歛名藏德,莫太顯名相,而讓天恩師德常昭眾生的心田!」

師母忍辱負重為固全大局的偉大、犧牲與盛德,活佛老師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

廉頗負荊請罪

「廉頗負荊請罪」的圖片搜尋結果
藺相如本是一介平民,可是自從出使秦國完璧歸趙,以及陪趙王赴澠池之會以後,隨即被拜為上卿。
大將廉頗知道藺相如被拜為上卿後,很不服氣。他認為自已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才得到現有的職位,而藺相如只是耍耍嘴皮,結果職位竟比自己還高。於是他公開地說:「將來有機會的話,我非好好羞辱藺相如一番不可。」藺相如聽到這件事情後,默不吭聲。
有一天,藺相如的馬車在街上與廉頗相遇,藺相如即命車夫趕緊避到小路,讓廉頗的馬車先過。車夫覺得很奇怪,就問道:「相爺的官比廉頗還大,為什麼還要怕他呢?」藺相如答道:「並非我怕廉頗,而是現在趙國強鄰環視。我與廉頗,一個在朝、一個在沙場為趙國效力,如果我們兩人不和的話,那趙國就危險了。」廉頗聽到後非常慚愧,自行到藺相如家負荊請罪。後來兩人成了莫逆之交,化解了一場趙國可能的政治危機。
藺相如兩次面對秦王的表現,都令人刮目相看。當時趙國與秦國的實力相差懸殊,可是他不但敢從秦王手中取回寶玉,也敢在澠池之會時迫使秦王擊缶,這些表現在在都顯示出他確實有過人的智慧和勇氣。
但是後來面對廉頗的挑釁,藺相如的行為看起來卻像是一個怯弱、怕事的人。為什麼前後判若兩人呢?實際上,他是把國家擺在第一位。否則,以他面對秦王時的機智與魄力,要羞辱廉頗亦非難事。
由此可見,藺相如為了國家安危,可以置個人的死生於度外,也可以不顧自身的榮辱。而面對藺相如的大公無私,廉頗能很快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且勇於負荊請罪,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總之,終究兩人都能以國家為重、以社稷為重,因此才能留下了這一段留芳百世、永垂不朽的歷史佳話。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喜歡與愛

相關圖片
有人問了佛,「喜歡」與「愛」有什麼區別呢?

佛指了指一個孩子,只見孩子站在花前,久久不肯離開,最後,孩子被花的美麗迷醉,不由得伸出手把花摘下來。

佛說:「這就是喜歡。」

接着,佛指了指另一個孩子,只見孩子滿頭大汗的在給花澆水,擔心花被烈日晒着……自己站在花前。

佛說:「這就是愛。」

喜歡是為了得到,而愛却是為了付出,這就是最本質的區别。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喜歡」停留在眾生意識,只想「得到」

「愛」是呈現菩薩意識,「主動關懷」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