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五教聖人沒有分別心!沒有在分

 大學可以說是儒家的性理心法

我們研究佛家,研究儒家,研究道家,我們都把它融會貫通就不會有隔礙,這樣你就逍遙自在

不管儒家,不管道家,不管佛家,都可以!都貫通的!沒有分別

我們都分別說他是道教的,他是佛教的,他是儒家思想的,我們有分別

可是在我們佛性裡面沒有分別啦

那個是聖人落入凡塵在那個地方教化,他的文化背景有他獨特的地方,所以文化背景獨特的地方,他一推廣了以後,我們後代的人把他寫史記,就寫他那時候的狀況

其實沒有!聖人之間他沒有那個隔閡,他們沒有註冊商標,沒有向政府註冊

所以佛教徒說:這是我們釋迦牟尼佛的,你不可以把我們的拿去用

儒家說:這我們孔老夫子的,你不可以拿去用,我們有註冊商標,你不可以侵權

然後道家說:這我們道德天尊的,你不可以把我們的拿去用

祂們有這樣嗎?(五教聖人)

有人這樣講!意思是說經是他們的(宗教)

經典是佛祖留下來的

對!所以我們要知道:在分是下面的人在分!頂頭上面的這一些佛都沒有分

佛、聖人、大仙所有祂們這一些都沒有分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修行校正

 你可以把修的過程講出來讓大家參考,有時候蠻重要,因為我們在修持的時候遇到事情會有一種找不到那一種很重要的訊息所在,有時候會有一點點偏,在這一種現象之下,假如說不知道有一點點偏,一直延續做,偏了以後一樣會有效果,效果一樣會有,可是跟正的效果是不同不一樣,那假如說剛開始一點點沒有校正,就連續的這樣延續下來,以後形成習慣要改變就不容易,所以有時候在修持的過程,一種都沒有人建立過,然後我們本身做了以後覺得正不正,那個時候就很需要有人印證,這個印證就是已經有經過,有經過知道那個關鍵所在,差別在哪裡能夠指點得出來,所以後學都會鼓勵說:你有修持有功效了,然後講給別人做參考,讓別人去修,然後也校正一下自己做的正不正確,正確的話一直延續才不會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