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kNX65i_DQkU?si=PuDA6I95pEkusBD3
0:00
各位都明心見性了沒有?可能 都不敢確定,因為都還在猶豫朦朧之中。
那我們之前有講,當我們面對神龕中間彌勒祖師佛像,請問是彌勒祖師的佛像跑到我們眼前來,還是我們的眼睛跑到彌勒祖師的佛像前面去? (眾說紛紜),是佛像跑過來,還是我們眼睛跑過去?結果是怎麼樣,沒有結果啊? 我們之前有稍微提過,可能各位都沒有記住。既不是佛像跑過來, 也不是眼睛跑過去,而是我們的「心」知道。 中間神龕就是彌勒祖師,是我們的心知道,所以我們這個心就是一大總相法門體。一大總相(所有凡塵萬相萬事,都是由這個心,然後變化) 那我們之前要各位能夠明心,並沒有一下子就了解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並沒有說一下子就全部要了解到很深的程度。 我們從六根對六塵,然後產生六識,那個識(識心),我們從識心(認識的心)開始,因為生活之中我們運用都是我們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運用 那運用,我們當時不研究性理心法的時候,並不知道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心,所以那個時候一聽到「即心即佛」,我們會以為日常生活的心就是佛,那就差別很大 之後我們有要各位做「萬緣 放下,一念不生」,能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能夠把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整個呈現,所以這個時候的心,跟日常我們所用的心就差別很大 因為我們生活上用的都是生滅的,那個心是生滅的,不像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心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差別很大 那我們明心,就是全部都要知道,不管是生滅的心還是不生不滅的心,我們都要瞭解,全部都要瞭解。 因為在日常生活應對進退, 那個都需要我們識心,識心就是生滅心,就是我們日常在用的生滅心 那這個心用得很習慣,所以我們並不感覺它有什麼地方不好、有什麼地方不對,我們都應用的非常的熟悉 那我們現在研究性理心法瞭解到,要修道的話,就是要用「不生不 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那麼這個時候的心就不同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可以盡量地用不生不滅的心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假如我們能運用的習慣,那我們修起來就很容易! 因為我們平常用生滅已經很習慣了, 要改過來很困難,我們那個習性非常的強,要改很不容易。 假如我們能夠在生活之中,就已經用「不生不滅的」的心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那這樣就很容易,修起道來就非常容易 所以我們這個「明心」部分,我們大概那個輪廓都非常清晰瞭解。 各位前賢有沒有把握啊?這個生滅的心跟不生不滅的心有沒有把握了? (全場靜默) 哇啊,惦惦的(靜靜的),都不敢說,這個等於說還沒有很確定。 所以我們就在這個日常的時候,生活之中自己勉勵自己,盡量就是用不生不滅的心來應對這個凡塵事。 我們了解不生不滅的心跟生滅的心,各位可以分辨得出來嗎? (可以)可以了啦!所以我們盡量就用不生不滅的心 因為只要我們迴光返照,那所用的心大概都是不生不滅的心,用這個心來應對凡塵事,最重要的就是「不造業」 因為已經進入不生不滅的狀態,祂沒有兩邊對待,已經脫離善惡,善惡都脫離了, 所以「不造業」,不造業自然就不受苦了,所以這個明心是很容易的 容不容易?(不 容易)不容易!到這個時候,我們就是要了解,這個心的部分都是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在我們的知覺掌握之中 只要我們時時刻刻不被造化引誘,不被引誘了,我們就可以了解我們現在用的是生滅的心、還是不生不滅的心。 後學曾經自己做過試驗,看看用生滅的心跟不生不滅的心差別在哪裡。 那它的差別在: 當我們迴光返照,所用的大概都是不生不滅的心。迴光返照就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收回來,收回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來應對凡塵事 我們怎麼樣的起心動念,那個心念一起,我們知道裡面是什麼念;假如我們的心是外放,是用生滅的,那我們大概不了解我們起心動念,到底念頭是什麼,大概都不了解 有時候講出來還不知道是自己講的,也不知道它的對與錯、好與不好,無所辨別。 那我們迴光返照,用不生不滅的心就沒有這個狀態,就一定會生念頭出來,什麼念頭自己都有把握。這是用了我們不生不滅的心應對凡塵事的好處。 因為有這種好處, 「造業」當然就不容易造業,就不會受苦了,就可以解脫了。真正的修道就已經在很瑣碎的小事之中,已經就在修道了,已經很實際地在修道了 那因為我們要連著說明心,接著就要「見性」。「見性」各位前賢容不容易?應該是很容易 不過我們平常很少研究,之前我有講若見緣生,即是見法,若是見法, 即是見佛有沒有?(有),所以見佛,就是見到我們佛性 所以見到佛性,因為我們知道佛性是沒有形相,沒有形相但我們確實要見到是不是不容易?(是),就是不容易 之後還一直有講:「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有沒有(有) 所以我們要了解若無所見,就是沒有能見的我相、沒有所見的法相,沒有能所, 能所已經雙泯,融成一體了,融成一體的時候,那時候所見的就是如來,所見的就是佛 了解嗎?(沒有一個回答),就表示不知道,還不很透徹!因為這個我們比較 少研究,不那麼容易一下子就知道 可是,不是很困難,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之中, 我們都已經在用我們的佛性,都是見性。 所以我們之前時常都會藉著一些比較深的一些偈語,先講,那講了以後,慢慢的才把那個如何做,又把它闡明。我們一做起來 因為之前有先講一個概要、重點所在,後來我們要去實現就很容易。因為後學又看到這一段說 釋迦牟尼佛跟阿難講:「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浮現在凡塵的幻化相,從無到有叫幻;從有又變無叫化,就是我們凡塵的生滅 我們凡塵所有的生滅。浮現在凡塵的所有生滅,當處出生然後隨處滅盡就是隨著我們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會消失了。 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因為我們要先把這一段的理全部都透徹,往後底下再看五陰、六入、十二處、 十八界的意思就很明顯,就很容易知道。 所以從這邊了解幻妄稱相(相是妄),然後性是真為妙覺明體。我們在凡塵運用,我們要了解那個真為妙覺明體。 所以我們回想,從出生以後慢慢長大,在小孩子的時候,大人都會教小孩子「你要認真喔」,各位前賢我們都認真還是認假? (眾說紛紜),因為認真的話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那假的話是我們的身體(四大假合水火風土),而我們從小開始都是認假不認真。 可是大人教我們要認真,那大人他們是認真還是認假?(認假),也都是認 假,認真就是這麼困難,很不容易。 後學就想到,我們在凡塵見相也是見,見性也是見,對不對?(對)。我們見相跟見性,各位前賢有辦法分別嗎? 我們大概沒有辦法分別是見相還是見性。那大部分我們在運用都是見相,都是見相然後從相起念頭,然後念頭延續,一個接一個,都是由形相而來, 所以性就隱藏在後面,都沒有呈現。 所以在楞嚴經裡阿難就講我們 見性就是浮現在眼前可是佛就對阿難講:假如見性是浮現在眼前,那我們就可以指點出來,它就有地方所在,那既然有地方所在,就落入形相;既然落入形相就有生滅;那既然有生滅,就不是不生不滅的佛性了 所以我們了解到,佛性是沒有形相,可是畢竟確實存在。我們都能夠確定佛性是存在的。所以後學就藉著我們在生活之中所見的來講 最明顯的,各位前賢,這是什麼?(茶杯),我們見就是見到茶杯的相(就是茶杯的形相),所以我們現在一想, 見相了以後,有沒有所見? (有),有能見的我,有所見的茶杯,所以「能所」很鮮明。能所 那我們要見性,就是要「若無所見」這樣懂意思嗎?就是沒有能見的我相以及沒有所見的法相, 沒有能所,把萬相萬物融成一體,已經變成一體了。 所以各位前賢,這個變成一體了,我們跟茶杯已經變成一體了,這個時候我們是見相了還是見性?(見性) 所以各位前賢這叫做「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我們真實的見到如來,因為萬物都是從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生發 這個萬物(山河大地)都是從我們真空所生發(所生的哦!),然後生出妙有(山河大地以及萬相),都是真心所生發,那既然是真心所生出來,是不是跟我們都一體?(是) 尤其我們老師寫的那一首謝謝你!「天地造化之中原來我們是一體」,還有印象嗎?(有),是不是這樣?(是), 恩,老師給我們點明了,說我們跟萬物本來就是一體 那本來一體就沒有分別了, 我們跟萬物已經沒有分別,所以萬物就已經是我,我就是萬物 當然我們還沒研究之前這樣講,人家會說那個神經病一定有問題了。但我們研究以後,我們是從真理來了解,走入真理然後來說的 所以我們已經跟天地的萬相萬物融成一體,然後融成一體了以後,我們所看的一切是不是看到我們的佛性? (是),所以我們面對的, 各位前賢,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神龕,我們面對彌勒祖師,看到的,各位前賢看到 的是什麼? 又不敢肯定了,看到的是佛性啊!然後有母燈、有兩儀燈,有沒有?(有), 我們都已經跟萬相合為一體,已經是一體了,所以我們看到母燈是看到什麼? 不敢講,一樣就是看到佛性,然後看到右邊神龕有我們活佛老師,然後看到左邊有我們師母,是看到什麼?(佛性),這個叫做見性。 各位有沒有一點印象了(有),能不能接受了?(可以),因為我們都認為那個中間是彌勒祖師,怎麼是見性? 所以我們把祂分別,一落入分別是不是對待(是),有對待就不是一體了。所以我們要知道「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就已經融成一體,一體之中已經沒有你、我、他。 所以那個時候所看到的不是相而是性,所以所見的萬相就是我們佛性,這樣懂嗎?(懂)。喔!有一點點不曾聽過!是不是這樣?(是)。 所以說「你見性了沒啊」(見性了),哈…人家要問我們說你們研究性理 心法,那你們明心見性了沒有啊?(有),敢不敢回答了?(敢),會解說了嗎?(會)。 所以要了解,萬物萬相都從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真空)然後生發(妙有),都從佛性生發,所以萬相都是我們佛性本體,是不是一體?(是),萬物是一體,既然是一體就沒有分別,所以你看到的所有萬相,都是看到佛性,所以叫見性。 有了解嗎?都不一樣哦!今天又是第一次講。 所以我們要深入了解 你看了以後:「你是見相、還是見性(見性)」,「見相」的話這就是杯子,「見性」的話這就是佛性。因為萬物與我一體,所以都是佛性,所有的萬物上至天花板下至地板,左右各道親全部都是一體,都是佛性,所以叫見性。 這樣認識嗎(認識)。不簡單喔,所以我們要從真理來了解,然後佛明確地把祂講出來。